公司上周急招前台接待一名。
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人才市场大部分以销售岗位居多而文职工作稀缺为特征(大部分求职者均厌弃销售岗,即使有部分销售成分的岗位也不接纳)因此,市场上的求职者们均偏好于这种纯文职的岗位:无销售压力、按时上下班、所有法定节日均正常休息。
基于此,我们人事部的招聘职位发布不到一天,已收到10多封应聘前台的简历,而这和我们一直以来招募的销售岗位的投递量简真是有着天壤之别。
招募专员纷纷通知应聘者面试,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务必告知应聘者,抵达公司后,不要找前台登记面试!(登记的均是销售岗位)面试前台岗位,电联招募人员即可。此举无疑是想隐蔽安排,如若两个岗位都到前台登记面试,那么销售岗的求职者心里作何感想也未可知了。
不出所料,第二天到公司的面试者有8人之多。但大大出乎我们意料的,却是这8人,其中只有一人是按照指示做的,其余7人,均一意孤行地直抵前台!不是大声喊着"我来面试前台"就是执意在登记簿上,赫然写上自己的名字和面试岗位!
正因如此,人事部当天的销售岗位面试惨淡,据前台的接洽人员讲,当天面试销售岗的求职者,不是低头窃窃私语,就是询问是否自己也可转岗面试前台?还有态度强硬者当面质,更有甚者直接拂袖而去!
而对于8名应聘者,人事经理在做完所有人的面试之后,反馈到均有优势但也都略有不足。其中能力强的形象差、形象好的表达差、表达好的经验少。这无疑让人事经理有些挠头。
正当此时,招募专员小丹询问经理"我招过来的那个王丫丫,她行吗?"
经理惊讶"何以单独问起她?"
小丹道"在这8个人当中,只有她是打电话给我的!感觉只有她最听话!"
人事经理立即翻出了王丫丫的简历,原来此人之前是在政府部门工作,平日里也只是做一些政府会议的会前安排工作,准备文案,茶水,纸笔等办公用品,毫无前台接待的经验,与人沟通也一般!而其他竞争者,不是有丰富的经验就是沟通水平出众……
然而最终结果敲定,王丫丫击败所有竞争者,顺利通过面试,成功录用了!而经理给出的理由便是,简单听话照做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能力,比能力更可贵的是更为谦卑和不自以为是心态条件。
是呀!职场中的"听话"是何等的重要!
有人说,"听话"等同于有"执行力",对此观点我予以否定!
"执行力"是指行动力强、能动性强,是坐言起行!
"听话"是指不纠结任何原理依据且无条件的绝对服从,是心无旁骛!
这其实是先行于我们常说的"执行力"的!
记得我做销售岗时,有一个月业绩低迷,那段时间,主管要求我每天下班后,不论加班到几点,均要多留守一个小时,回听自己当天的销售录音。(由于我做的是电话销售,系统可以回听所有录音)基于自己是老员工,又跟随这位主管多年,即便心里一百万个不愿意也表面顺从地答应了。
下班后,加班的同事都走了,想着当我回听录音时,爸妈可能已经吃完了晚饭;当我手抄问题时,姐妹们可能正在KTV高歌;当我汇总答案时,连客户们甚至都已经散步回家准备休息了。。。。。。
思绪万千,我还是勉强地撇着嘴,拿起耳麦开始回听。听着听着,我突然发现在录音中,我和客户的沟通问题真的很大!时而客户在讲话时,我却极力打断毫无尊重,时而客户沉默不言,我却还只顾着讲产品而忽略互动交流,时而客户提出疑问,我的答案又却是答非所问……
从那天开始,我每天不再需要主管的督促,自觉主动地留下回听,甚至到那个月的最后一周,我提前完成了当月指标可以每天准点下班的情况下,我仍然自发学习。那是冬日里最严寒的一个月份,也是工作以来最疲惫的一段日子。每天最后一个锁上职场大门,拖着身心俱疲的身体,手提负重不轻的电动电池,徒步走下6层楼到地下存车场。拿出电动车钥匙的那一刻,我能清晰地看到电动车把手上的寒气,后视镜被蒙上一层厚厚的雾气,使我压根儿都无法看清自己的脸。
带上护膝、套上皮裤、毛衣、加厚羽绒服、围好围巾、戴上帽子、系好口罩,这一系列惯性动作完成后,我骑上电动车,从存车场的后门离开(晚上九点后,公司存车场的前门关闭,只开后门)驶回家中。
功夫不负苦心人!那个月,我做了全公司职场销冠,拿到了进入行业以来,最高的薪水,夺得了公司全国系统大排名的前三甲,创造了进阶方案的最突破记录!
记得曾经在书上看到一句话,当比你高阶的人要求你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背后一定存在某种逻辑,而这种逻辑是以你现有的学识和积累未必能看的通透的,那么这个时候,简单、听话、照做、别发挥,做就对了!
但是现实职场中,我们周遭有太多伙伴傲慢、狂妄、自以为是,在初入职场时对领导的话怀疑、半信半疑甚至直接忽略,以自我意识去自由发挥,屡屡碰壁之后非但不对自身予以检讨,反倒越俎代庖,甚至指责直系领导管理不当。最后消失在职场中,再也找不到他了。。。。。。
近几年,转岗做招聘以来,这类现象更为明显,甚至感觉比之前更为严重。招聘电话接通后,还未听清公司就急着拒绝,自以为是的断定对方只是中介;招募人员刚介绍完公司,还不了解应聘岗位便予以否定,自以为是的推测岗位毫无价值;甚至于近半年来的应聘者,连承认自己是在找工作这一事实都极力否认,只因为!这被害妄想症爆棚,究竟缘何于此?年轻人的自以为是,又是哪来的底气呢?
让我先来回顾回顾我自己年轻的时候。
记得我们那时候上大学,图书馆、自习室是我们经常出没的地方,即便是被看作学渣的补考生,即便不学习,也只是通过追追韩剧、租看小说、杂志等消遣方式来打发课余时间。但不论你再怎么折腾,消费、商业气息似乎距离我们很远。
反观时下的应届生、在校生们,课堂上明目张胆玩手机、看小说已是家常便饭;下课后女生们逛淘宝、买买买;男生们打网游、买装备。任何一项娱乐方式均与消费脱不开关系。商业气息已经不知不觉笼罩着这群本就不知天高地厚的孩子们。
乌烟瘴气下的事实便是,女孩子们淘到了尺码不合适的衣服,可以对商家破口大骂、强势地要求退货退款;男孩子们在虚拟游戏当中,受到挫败可以购买更高阶的装备从而"横扫天下",从而幻想自己便是王一样的男人,目空一切!而这正是商业心里:我消费了,我是顾客,我也是上帝,我更是你大爷!
当然,这一切都可以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商业,它不会计较你做的是否正确,它只是逐利!只要有消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商机!商家不会顾忌更多!但是年轻人,想想我们自己呢?我们把这种"你大爷"的思维芯片植入大脑4年,自以为是了4年,当你毕业后,求职、面试、被企业挑选、被社会淘汰等等均是你要面临的现实。而现实往往会在你自以为是的时候,彻彻底底的扇你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里,我们不得不承认,商业化的过早熏陶,首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不无关联。细想当下大学生,多是95后的青年,他们的父母也平均都在45岁左右,正是企业中层力量、事业经济也如日中天。但正基于此,强烈的经济支撑基于子女何尝不是双刃剑?一方面当然可以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物质基础和教育资源,但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扭曲了子女的价值观,致使子女更加放纵?
最后做个陈述总结:
自以为是,不是作为青年应有的品质,如果你今天对这篇文章置若罔闻,那么不久的几年后,你将会为你的自以为是来买单。
最后奉劝青年们,虚拟世界只是幻觉,只是商业营造给你们的幻觉。我们生活在一个去伪存真的现实世界,请别把代入感强化。可能你在你的虚拟空间是上帝、是王,但请你觉醒,现实中你只是个人,一个普普通通的普通人。你没有特权,你没有资格。请收起你的"大爷"心态,踏踏实实的先寻找一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工作,认认真真的准备你的面试吧。。。。。。
——————写于2017年7月毕业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