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马云、马化腾又上榜了。
在新公布的福布斯2017全球科技界富豪榜上,这两位中国互联网巨头跻身前十,仅次于谷歌的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位居榜单第七、第八位。
很多人对此非常羡慕,纷纷表示想要成为下一个马云、马化腾。甚至有人说,若是倒退10年20年,他也要创立一个互联网公司,说不定今时今日就能与马云、马化腾等人比肩匹敌了。
我觉得说这样话的人,都是在做事后诸葛亮。真若是时光倒流20年,你确定你能有马云、马化腾那样的远见力吗?
站在当下,很多人都会说“如果xx年前就怎样怎样,现在说不定就怎样怎样了”,可是却只有少数人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我现在应该怎样”。所以,成功是属于少数可以预测未来的人的。
说起预测未来,估计有人会觉得像算命一样不靠谱。其实不然,算命先生很可能是在瞎说,预测未来却是需要有凭有据的。这种预测未来的能力称为远见力。
“远见力是你转变视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目前及未来的趋势。它告诉你如何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
这段对于远见力的注解,来自我今天要介绍的书——《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
书的作者丹尼尔·伯勒斯是一位未来学家,也是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他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为财富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微软、谷歌、IBM、东芝、通用汽车、宝洁、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以及迪士尼等都是他的忠实客户。
在书中,伯勒斯根据25年来的亲身实践和观察,总结出了远见力的7个触发器,即:
1. 从确定性开始——使用硬趋势预测将会发生什么;
2. 洞察先机——基于你所知的未来,确定策略;
3. 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发挥你的优势;
4. 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这并非真正的问题;
5. 反其道而行——看向没有人关注的方向,做没有人做过的事;
6.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用强有力的新方式识别并利用你的独特性;
7. 主导未来——否则别人就会指给你一个未来。
总结下来,就是我们先要学会如何看到不可见,才能做到不可能,并最终主导未来。
1
如何看到不可见?
要学会看趋势,然后先发制人
我们常说顺势而为,这其中的“势”,便是趋势。
很多人说,趋势不靠谱——比如赶时髦这件事,今年流行什么,明年流行什么,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的。一个元素会流行1年、2年、还是3年?我们不得而知。
但其实,趋势并非完全不可感知。
伯勒斯将趋势分为了硬趋势和软趋势。其中,硬趋势是绝对会实现的,是未来的定数。比如,我们的年龄增长,是线性变化,是硬趋势;人口老龄化将削弱我国的人口红利,是硬趋势;科技日新月异,是硬趋势;股市涨跌属周期性变化,也是硬趋势……
而软趋势则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比如我们不晓得几年后会否生病;比如我们不知道具体哪一年人口红利会彻底消失;比如我们不知道哪家企业能研发出什么高科技产品来抢占市场;比如我们不知道股市何时触底反弹,而高点又在哪里……
对于硬趋势,我们要准确地识别出来,然后顺势而为、抢占先机;对于软趋势,我们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去改变或是影响。
马云1999年创立阿里巴巴的时候,别说互联网,连电脑都还没有在全中国普及。可他看出科技发展以及电脑、互联网将走进千家万户这一硬趋势,以全球贸易和批发零售为切入点创业,最终成就了庞大的阿里帝国。
马云的笃定,源自他对于趋势的准确驾驭。那我们怎么能做到识别趋势呢?
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帮我们总结了科技进步的3股强大硬趋势:运算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会加倍;带宽近乎垂直增长;存储容量每12个月就要翻番。带宽增速超过了运算处理能力,而存储容量增速又超过带宽增速。如果以开车比喻科技进步,那这3股硬趋势便是3大数字化油门,同时踩下,数字化特快专列将加速前进。
具体说来,科技进步硬趋势有8个路径:去物质化、虚拟化、移动化、产品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全球化、汇聚化,它们彼此交互,产生了1+1>2的效应,正逐渐延伸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出了硬趋势,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主动出击?不,我们需要先发制人。因为主动还不够快,它解决的是今天的问题,为的是避免问题恶化。我们需要的,是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问题,然后采取行动,先发制人。
伯勒斯告诉我们了一个先发制人的方法——未来标杆学习法。不同于传统的标杆学习法,未来标杆学习法强调的是略过当前的最佳实践,以硬趋势和未来的确定性为踏板,找到未来的最佳实践。“奋起直追没有好处,大步朝前迈才是王道”。
比如很多人立志想要成为下一个马云,打造下一个阿里巴巴。我觉得这个想法本身就有问题。没有任何人、任何企业的成功是可以完全复制的,更何况我们已经落后与马云和阿里巴巴这么多年,很难追赶上。与其只关注阿里巴巴目前的模式,我们不妨想想“从硬趋势看,四五年后的马云和阿里巴巴会怎么做?”然后以此为标杆,调整策略,占领未来,而不是苦苦追在领头人后面望尘莫及。
2
如何做到不可能?
敢于变革,不拘泥于眼前问题,反其道而行之
当马云家的淘宝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它带来的是一场传统购物方式的变革;当人们习惯了用马化腾家的微信联络感情时,它带来的是一场沟通方式的变革……
市场经历的不只是变化,而是变革。
变革与变化不同。伯勒斯说,变化是本质上继续做同一件事,只是程度上有些差异,或是更大,或是更小,或是更快,或是更高,或是更长。而变革则是做一些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事,不再是小修小补,而是颠覆性的;不仅仅是需要解放思想,更是要彻底改变思维模式本身。
问问我们自己:我们敢触动变革吗?
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恭喜你,你将会成为下一个弄潮儿;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提出了两个残酷的论断:只要有可能,必将会实现;你不去做的,别人就会做。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作为硬趋势的变革势必发生。区别不过在于我们是更愿意站在浪潮之巅去引领变革,还是随波逐流去适应变革罢了。
妨碍我们前进的,还有我们眼前的问题。遇到问题,一般人的想法是先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解决它,而有远见力的人却会选择跳过它。
伯勒斯说,“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关键在于认识到,摆在眼前的并不是我们面临的真正问题,它们可能只是来干扰我们视线的,真正的问题则隐藏在这些错认为的问题之后。跳出你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指走出既有的情状来获得更清晰的视角,这往往会触发远见力,从而带来新机会。比起基于解决原有问题所带来的进步,远见力所带来的新机会和生产力进步将远超你的想象。”
当我们发现真正的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做呢?伯勒斯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中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法和思维方式——反其道而行之。看看人们关注的方向,然后向相反的方向寻找。关注没有人关注的领域,能使你看到没有人注意到的机遇,也就能做到没有人做过的事。
股神巴菲特有句名言:“别人恐惧时你要贪婪,别人贪婪时你要恐惧”,说的便是要反其道而行之。这是他成功投资的诀窍,这种思维方式帮他赚了数十亿美金。
3
主导未来
重新定义和再创造,然后管理未来愿景
相比变革,再创造算得上是软趋势。因为再创造与否,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由我们自己做主。如果你不去做,别人就会去做。
马云自创业以来走到今天,也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距他创立了阿里巴巴网站仅一年,就赶上了互联网泡沫,当时很多中国的网站倒下了。马云意识到了问题,及时调整战略,把铺向全球的业务撤回杭州,主攻中国市场,搞中小企业合作的B2B模式。
2003年,eBay进军中国,马云顺势而为再次调整战略,瞄准个人消费市场,搭建起淘宝网,搞起了C2C和B2C模式。
基于眼前已经发生的变化对事业进行再创造,不仅是强有力的战略,更是当务之急。
主导未来的另一个方式便是管理未来愿景。伯勒斯说,未来愿景不是我们希望或努力的方向,而是我们实际持有的对未来的预期和笃定,或好或坏。
传闻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之初提出了三大愿景:第一个是“阿里巴巴未来要成为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第二个是“阿里巴巴在未来要成为市值50亿美金的企业”,第三个是“我们要做一家生存102年的企业”。时至今日,前两个愿景都已经实现了,阿里巴巴的市值在今年7月更是突破了4000亿美元
伯勒斯说,意识到自己的未来愿景,等于你的手中拥有了一个非常强大的战略工具,你就能掌握未来。你的未来愿景决定你采取的行动和避免的行为,不同的未来愿景将会创造出不同的现实。
你看向哪里,就会去往哪里。
你会往哪里看呢?
三句话了解这本书
□ 今天不改变,明天要变就更困难。过去几年的转变虽然让人晕头转向,但好戏在后头,未来的变化将更加突飞猛进。
□ 未来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看到海水倒退,知道海啸即将发威,另一种人什么也没看到。后者会陷入铺天盖地的乱象,而前者则会发现前所未有的契机。
□ 从主流的观点来看,很容易认为最大的变化已经发生:互联网颠覆了我们的世界,改变了一切。但是,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不是远见。互联网在过去十年间的扩张只是序幕,还没有进入故事正文。这不是变革,只是为了即将来临的变革奠定基础,而未来的变革必将来势汹汹。
董小梨
一个耿直的射手座girl,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插图:Toshinori Mori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