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面试一个实习生,她在简历里面写到大二到大四的寒暑假都在宁夏的一所小学支教,因没有写到其他的实习经历,就问起她对支教的看法。她说,支教之后深深体会到了教育的不公平,学校校舍破旧,捐助的投影几乎没有用过,学生吃饭条件差,辍学相当严重,老师大部分高中毕业的代课老师,虽然每年都有大学生来支教,但是来来走走,学生似乎也没有最初新鲜感。
她说的这些,多多少少从一些网上流传的支教文中可以看得出来,当我再问一些细节问题时,越来越发现,这些客观条件上的不公平真的敌不过来自家长和老师从小传达给孩子的观念。
因为是寒暑假支教,需要对上学的学生进行家访劝说家长让孩子去上学,可是很多家长说,孩子上两年学,认识字,出门知道厕所怎么走,就可以出去打工赚钱了,上学没有太多用处。
教室里面都有投影仪,但是从来没有用过,老师给的回复,学生大都没有见过这个,使用起来学生就集中不了精力学习,而且学生经常弄坏设备,索性就直接不用了。
家长和老师是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任导师,他们的想法和做法最直接体现在孩子身上。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多半就会中途辍学;能够如励志文中写的不顾父母反对自己赚钱读书的例子太少了,也正是因为太少,所以被推崇,所以很多人都会认为客观条件不好,你可以自己努力啊,别人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行。可是,从小形成的观念,很难改变,一个人很难改变别人怎么想,尤其是还没有对错是非观念的孩子。老师是除了家长之后能够给孩子带来新世界的人,可是当老师都认为新事物不适合孩子的时候,孩子的猎奇心被逐渐打消,不会而不去学、不去教学生认识,因为一时效果而一刀切的阻止学生接触新事物,那孩子那什么来激发起内心的学习兴趣去阻挡来自父母对学习的偏见?
2.
上大学时,因为学习二专业需要用到比较专业的英语,但是当时英语比较烂,在上大学之前,一直听人说,大学里面的课程可以随意旁听,就从朋友那里要来了外语学院的课程表,想着趁着没课的时候去旁听。
第一次去旁听别的学院的课程,心里也很紧张,提前进教室,坐在最后一排。当时上课的老师进入教室,看到不熟悉的面孔之后,就走到我跟前问我,叫什么名字,是不是她的学生;我回答说是另外一个专业的学生,听说老师教得好,所以来旁听。老师直接说,要听她的课,需要报名二专业,本专业的课程不欢迎旁听,趁着还没有上课,可以去别的自习室自习。当时我刚进入大学,听到老师这样的回复很震惊,面对着前面一直看着我的准备上课的同学,很尴尬,没有再说什么,收拾好东西出了教室。
我很吃惊从一位大学老师,还是一位在专业领域比较出名的老师那里听到这样的话,以致于后来等我考研到另外一所学校,因为自习没有注意到时间,错上了别的专业的课(当时的课是研究生课程只有7个人),老师不仅没有赶走我,还在课余时间作交流,上课的时候邀请我用自己专业的知识解释另外一个专业的现象。当时的我也很吃惊,吃惊于这位老师的宽容与开放。
3.
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到处都有,不论是高考的分数线高低,出题难度,还是偏远地区的孩子都不能完成的义务教育,但是这些可以看得见的不公平,国家都在逐渐用能够看得见的政策来逐渐将不公平拉平,可是那些来自家长、老师的思想上的不公平,却在将这种客观上、可以看得见的不公平让它变得越来越不公平,希望不论是老师、还是没有念完义务教育出来打工做了父母的孩子,在对待学生、对待自己孩子的时候,多给孩子一份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