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查令十字街84号》,我想起了木心《从前慢》中的一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海莲·汉芙1916年出生于费城,是一位嗜读好书的穷作家。在《查令十字街84号》的电影里有这样一幕:海莲·汉芙走进了一家书店,向店员询问她所要寻找的书籍,可惜书店没有这些书,于是她很生气地说:“我今天早上跑了四家书店,纽约人难道不读英国文学吗?”然后扬长而去了。后来在报摊上买了一本《星期六文学评论》,看到了“专营绝版书”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刊登的广告,于是写了第一封信。
“诸位先生:
我在《星期六文学评论》上看到你们刊登的广告,上头说你们‘专营绝版书’。另一个字眼‘古书商’总是令我望之却步,因为我老是认为:既然‘古’,一定也很‘贵’吧。而我只不过是一名对书籍有着‘古老’胃口的穷作家罢了。在我住的地方,总买不到我想读的书,要不是索价奇昂的珍本,就是巴诺书店里头那些被小鬼们涂得乱七八糟的邋遢书。
随信附上一份清单,上面列出我目前最想读而又遍寻不着的几本书。如果贵店有符合该书单所列,而每本又不高于五美元的话,可否径将此函视为订购单,并将书寄给我?
你忠实的
海莲·汉芙(小姐)”
这封信写于1949年10月5日,从纽约漂洋过海寄到了英国,从此与书店的主管弗兰克开始了长达20年的通信。海莲·汉芙的信件文风幽默风趣、随意 ,而弗兰克则一贯保持着绅士。
海莲·汉芙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从居住在楼上的女孩凯特的英国男朋友布莱恩口中得知,二战后,英国实行食物配给制,每家每户每周分配到的肉蛋少得可怜,于是海莲·汉芙很慷慨地不定期寄一些火腿、罐头、鸡蛋等食物给马克斯与科恩书店的所有员工,书店的每位员工以及弗兰克的妻子都十分感激。弗兰克也并非是不懂感恩的人,他奔波于英国各地,到处拜访私人宅邸,为海莲·汉芙搜寻需要的书籍以及补充书店捉襟见肘的库存。
尽管全书基本上都是海莲·汉芙与弗兰克的信函,但其中也有海莲·汉芙与其好友玛克辛的信函,还有与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店员以及弗兰克妻子的信函。店员塞西莉还在信里教海莲·汉芙做约克郡布丁,以期在布莱恩的生日晚宴上推出这道菜。梅甘·韦尔斯和比尔·汉芙也亲自写信表示感谢。弗兰克与妻子诺拉也送给了海莲·汉芙一块由住在其公寓隔壁的博尔顿老太太精心刺绣的爱尔兰桌布。后来海莲·汉芙也博尔顿老太太进行了通信以表感谢以及也给博尔顿老太太寄去了食物包裹。海莲·汉芙与他们素未谋面,但却通过信函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都是“惜”缘的人,弗兰克为她搜寻她在纽约难以寻觅的书籍,海莲·汉芙为他们送去珍贵的食物。
一直觉得“书信”是特别有情谊的载体,特别是如今网络发达,瞬间就能接收到来自世界各地信息的时代,书信更显得难能可贵。我喜欢书信需要时间,需要等待的过程,因为那是一种期待、一种牵挂,而且书信给人的感觉特别真,既是真实,也是真诚,而且当你从信封里取出信的时候,也显得特别珍贵。更何况海莲·汉芙和弗兰克之间的信件是跨越重洋的,而且长达二十年,直至1969年弗兰克离世。他们之间的缘分甚是难得,一个嗜读好书,一个饱富学识,有如此多的共通点,算得上好知己了。我想就算海莲·汉芙在美国没有知己,只有一位素未谋面、跨越重洋而且能够为她搜寻并寄出她所需要的书籍的弗兰克就已经足够了,人生也不孤独了,何况还认识了好几个素未谋面但情谊深重的好朋友?
有次海莲·汉芙的朋友金妮与埃德去了一趟书店,一说出是海莲·汉芙的好友,便被大家团团围住。他们在寄给汉芙的明信片中写道:“你的弗兰克邀我们去他家过周末;老板马克斯先生特地从里头走出来,他说一定要和‘汉芙小姐的朋友’握握手;他们所有人都一副要好好款待我们才肯善罢甘休的样子,我们差点儿就葬身在难却的盛情之中!”
英国是海莲·汉芙魂牵梦萦的地方,但因为生活困窘,一直都未能踏上这片土地,也一直未能与弗兰克相见。1971年6月17日,因为受英国出版商的邀请,才飞抵伦敦,实现了她长年以来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