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多少人还能回到童年住的房子》有感
读者,2017.8第20页
作者,黄浦江,年龄,14
所谓家园,就是他出生起便生活的地方。回到这里,一切都轻车就熟。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还回的去。
童年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具体的地点,是一件件物件,更是一桩桩童年往事,儿时记忆,回不去的日光。
就拿我们正深处其中的,处于巨变时期的中国来说吧。父亲的感触更深,他在一个乡下小村庄成长。他嘴里描述的,记忆中的危险的摇摇晃晃的木桥,早已经拆了,换成一座又一座钢铁森冷的跨河大桥。小河岸边的丰美水草,胆小总是容易受惊,一下就跳向水深处的小青蛙,和动作缓慢,大块头,悠懒的,偶尔甩一下尾巴赶苍蝇的大水牛,都找不到踪影。河边换作整齐的,高高的,长长的护河堤。至于田间小路,阡陌交通,绿油油的稻田,已经立起一栋栋密密麻麻的小洋房。
可是,这世上所有的孩子,都会有突然的思乡,突然想回去的时候。从独立到回归,他们回家,带着或者不带着复杂的感情,无需证明自己,也不需被评判。
时间匆匆,如白驹过隙。社会一日千里,在飞速发展。生活,究竟是更从容了,还是更仓促了?小时候的物件,玩具,各种用旧的被淘汰的东西,终究会在不知什么时候,被扔掉,被搬走,彻底消失。就是我这种十四五岁的少年,回到重新装修后的房子,也再找不到儿时的痕迹,使人不禁怀疑自己的童年。
买一座大房子,再换一座更大的房子,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却往往在搬了新房子后,为了填补多余的空间,换更大的家具,为了装饰空白的墙面,换最新甚至最奢华的装潢,挤占了真正与生活相关的,本质的东西。当然,更挤占了带着记忆的旧物的位置。
我们许多人的家庭,核心话题不是家,不是人,不是记忆,不是房子,而是贪婪。不是当下,而是以后,是未来。
那么,生活就更仓促了。尽管在慢悠悠的外表下。我们都好像水中的鸭子,眼看着悠闲漂浮,无所事事,脚下的两蹼却不撒谎,总是飞也似地划着。特别在逆流的急水中,不进则退啊。
有多少人,还能回到童年住的房子,有多少人还能和小时候的自己重逢,有多少人有一个不变的门铃,里头是不变的父亲和不变的自己爱吃的菜。
【您的打赏,点评,对孩子是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