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说了多少遍,回到家休息一下之后,得先把作业做了才能玩”,孩子愧疚的站在那里望着生气的父母,此刻他/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因为前几次他/她已经回答过“对不起,我忘了”。此刻心里空空的,只希望赶紧结束这尴尬的场面。
相信每个孩子妈都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小朋友不知道,他/她的潜意识中想说的是“以前都是你提醒我之后我才去做作业的,今天怎么没提醒直接就批评我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的本质是什么?怎么解决呢?
如果大家读过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大部分的家长只提了这个要求,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
2. 这个要求的提出孩子并没有参与,这是你的期望,并不是孩子的
3. 做到与否是你在评判,并没有让孩子自己去监督这个过程
看到了吗?整个过程你才是主角,孩子只是配角。就像很多家长提到的,“学习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我们,难道这么简单的道理你都不明白”。是的,孩子就是不明白,就像你不明白为什么孩子拿着新买的乐高玩具在游戏室能玩整个下午一样。
1. 玩乐高是谁的选择?(我可以玩乐高,也可以玩“德国心脏病”,这是我的选择)
2. 我搭建的基地还缺一些城堡和战舰,这样就能对抗邪恶的撒旦军团,因为我们的防御和战斗力指数远远高于他们(规则是我制订的,我是游戏的主角)
3. 最终我们的队伍获得了胜利,成功的保卫了我的城堡(结果的评判由我去完成)
你会惊奇的发现,一周之后当他/她的小伙伴来到家里面再次重温这款游戏时,他们能毫不费力的复盘上周的战役,甚至产生新的想法,这样2.0版本的游戏诞生了!然后家长们的谈话中会听到这样的话“一说到玩,她/他记忆好得很”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不能让孩子像玩耍一样对待学习呢?如果你以前没有用命令的方式要求过你的孩子,相对来说容易一些,如果已经有过很遗憾的告诉你,你的孩子已经把学习的主角让给了你,这个观念一旦形成,很难消除,但有没有办法能慢慢的让孩子转回到主线上来呢?“当然有”。
让我们想想另一个场景,孩子邀请了一个小伙伴到家里玩游戏,你的孩子告诉了他/她的朋友,上周已经完成了基地和战舰的建设,这周还需要侍养一些恐龙作为辅助力量,刚来的小伙伴非常开心的接受了这个任命,每隔几分钟向你的孩子汇报情况,包括需要获得更多草坪,能量块以及医院,小伙伴熟悉游戏之后,提出了对规则的补充意见,你的孩子采纳了其中的大部分,后来每次玩游戏,你的孩子会说,这个小伙伴没有在,但是我们得保留他/她的职位,你可以暂时代替他/她的职责。而小伙伴每次来家里,一见面就说到“我们的基地怎么样了?我养的恐龙是否又生了小宝宝…”,小伙伴也成为了这个游戏的主人。
主角和配角是可以变化的,并且游戏里面并不是只有一个主角,学习也是一样。在家庭教育中,没有配角,大家都是主角。如果文章开始的那一幕在你的家庭中也出现过,我建议
1. 和孩子一起制订计划,你在其中获得对孩子的理解以及孩子对你的尊重,孩子在其中获得对学习的掌控感,增加亲子互动(一定要记录,没有记录就没有结果)
2. 帮助孩子执行,给他/她一些温柔的提醒,但不过度参与,帮助他/她定位问题,但解决问题要让孩子自己动手(提供数据,让孩子看到真实的情况)
3. 引导孩子检查结果,得出结论,孩子做裁判,父母做观众(数据对比检查结果)
4. 家长要熟悉同龄孩子的情况,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你小孩的行为,帮助你科学的建议孩子如何制订计划(分析同龄同程度小孩情况)
解决和分析问题当然需要一些数据为依据,有很多朋友问我是怎么记录/获取/分析这些数据呢?这当然需要使用一些工具,现在用的是“逐智宝”智能闹钟,个性化订制的语音提醒,完整的事件记录,分析报告和社群小组是我选择它的主要原因,其它的一些工具我也拟出了优缺点
1. 纸质工具
家长,小孩都可记录(难持续,小孩主动记录70%,并且需要家长不断提醒)
2. APP软件
只能家长记录,小孩参与感弱,如朝夕日历,Calendar5等
3. 智能设备
家长,小孩都可记录,目前只能在官网(4dimkeeper.com)上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