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利是人的本性,人只有生活的好了,吃得饱穿得暖,你才能跟他谈道德层次的东西。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经济基础,一个人的发展同样需要经济基础,只有打好了经济基础,才有谈上层建筑的可能性。
古时候,齐国创始人姜太公就鼓励发展商业,因此齐国才逐步发展起来,没有好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士兵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怎么有心情去打仗,没有钱财用来激励他们,怎么会有进取心之心。因此齐国到了齐桓公的时候,才具备了尊王攘夷,称霸天下的基础。所以说仓库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生活富足了,人们才懂得荣辱。礼仪产生于富有而废弃于贫穷,如果君子富有,他们会提升他们的德行,做更多的善事,小人富有了,也会把他们的精力放在合适的地方。因此说水深的地方才会有鱼,林深的地方才能有兽,人民富足了才有仁义产生。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越甲可吞吴。我们记住了勾践,记住了文种,也记住了范蠡,甚至西施也被人们牢牢的记住,但是有一个人的名字却不太记得有人提起,这个人的名字叫计然。计然给越王勾践献了七条计策,但这些计策都和战斗无关,全部都是发展经济方面的,也就是围绕打好国家经济基础方面的问题。
策略一 了解规律,有的放矢
既然要战争,就要做好战备。了解货物什么时候被需要,什么样的人使用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比如旱的时候备船以防涝,涝的时候备车以防旱,这么做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策略二 宏观调控,稳定全局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比如粮食的价格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太低,既让农民得到利益,又要商人不能受损,这样既保证了国家的税收,又保证了市场的供应,这才是治国之道。
策略三 积贮货物的原则
要力求做到完好牢固,不能有大量的滞留资金。
策略四 关于买卖货物
凡是容易腐蚀,容易破损的物品,不要大量的堆积,妄图囤积居奇谋取高利,这是风险非常高的行为,有百害而无一利。
策略五 物价涨停的研究
仔细研究商品过剩或短缺的情况,就能知道物价涨停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了。
策略六 低进高出的道理
当货物的价格高到了极点的时候,要及时把他们抛出不要吝惜,当货物的价格低到了极点的时候,要及时购入不惜血本。
策略七 现金流
货币的流通就像流水一样不能停歇,这就是所谓的现金流绝对不能断掉。
越王勾践自己卧薪尝胆,经济上采用计然的七条策略,用了十年的时间,越国变得富足,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样就有钱财用来激励士兵,不久,越国灭掉了吴国,并且称霸中原,成为了春秋时代最后的霸主。
范蠡协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自言自语道越王用了计然的七条计策中的五条便灭掉了吴国,如果拿这些策略来治家,又会有什么结果呢?于是范蠡辞去官职,驾着小舟离开,越过他的齐国,改名换姓,称自己为朱公,经过了多年的苦心经营,终于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后人称之为陶朱公。可见计然的这些策略不仅适合于治国,同样适合于治家,治国齐家平天下,道理是相通的。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在卫国担任官职,他又用贵卖贱入的方式,在曹国和鲁国之间做生意,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孔子的七十弟子中,子贡最为富有直贡出使诸侯国的时候,诸侯都以宾客之礼相待,而不以君臣之礼相待,孔子的声明得以名扬天下,不得不说有子贡,在人前人后辅佐的功劳。
魏文侯时,魏国有大商人白圭,他有非凡的智慧,但却不和李克一样去研究土地,他研究商品的买卖,主要利用商品在低价时大量购入,高价时及时抛出的方法,囤积了大量的财富,这和计然七策中的论调完全一致。对白圭的印象最早源于《大秦帝国》中由高圆圆扮演的白雪之口,白雪的父亲就是白圭。从剧中可以看出,白圭尽管是个商人,但他的势力遍布整个列国,可以说当时诸侯国中都有他的门客,到任何一个诸侯国,都能找出为白圭效死命的忠义之士。
白圭曾经很自豪的说,我的经商之道,就如同姜尚、伊尹的谋略,吴起、孙子的兵法,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一样,没有大智慧,不能随机应变,不懂得因地制宜,是无法学习我的经商之道。说商战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一点都不为过,无疑白圭就是商战中的常胜将军。
到了始皇帝和汉朝的时候,很多巨商富贾,她们之所以成功,也不是仅仅靠精打细算、勤劳节俭。而是靠她们的眼光和见识,往往要出奇制胜,这就是所谓的富贵险中求吧。所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在现实中也有很好的例证。比如西安那个卖凉皮儿一年赚一百多万的人,就是最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致富并没有固定的行业,财富也没有一定的主人,有能力的人会聚敛财富,无能力的人会失去财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心志专一,聚焦于自己的经历,与某一自己擅长并喜欢的领域,不断的持续行动,最终你获得的不仅是精神财富、物质财富,也会实现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