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高校学生提交课程论文,据媒体调查发现,高校学生悄悄利用AI(人工智能)写作软件代写论文现象,不在少数,甚至有蔓延趋势。
且不论用AI代写论文的效果怎么样,人工智能AI代写论文日益凸显问题,到底该不该管?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写作,它是更复杂、更系统的研究过程的一种文本呈现,“原创性”是它的核心生命力。从这一点来看,用只会“拾人牙慧”的AI生成论文,的确与提倡规范引用、反对抄袭剽窃的学术道德相背离。
但若就此将AI视作洪水猛兽一棒打死,既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趋势。人工智能在改变传统社会运行方式的同时,也成为个人日常生活效率提升的工具、各行各业生产力的增长点。针对论文写作中原创性要求不高、重复性强的部分,比如数据收集、文献参考、罗列提纲、写作润色、投稿格式等方面,借助AI未尝不可,反而可能更好地提升知识的产出效率,加速学术界的知识更新,非能水之善假舟辑者,亦能绝江河。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
静言思之,对于AI代写论文的担忧,更深层次的,其实是对AI代替人类思考的担忧。毕竟,论文应该是人思考的结晶,代表着新的知识成果和思考方向,而AI只不过是对人类既有知识的重新编排。但“AI的兴起是否就会降低人的思考能力”这个因果论断,还有待证实。正如经历过的工业信息化时代,并不意味着人们普遍降低了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智能化时代的AI也未必就会增加大脑的惰性,又如高铁,这个曾经的交通奇迹,它并没有颠覆性地改变人民出行方式,反而促进了城乡公交服务升级和便民服务。
但毋庸置疑的是,在影响尚未清晰可见的情况下,对AI规范使用很有必要。
比如在高校开设使用AI写作工具的公共课程,将使用规范、方法和学术道德都明确教给学生;同时,加快开发AI检测系统;工信部门加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条文,为其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加强与世界融合发展,在发展中寻求问题答案。
正是那些科研过程中过分形式化的部分,更加容易AI化,而这些现象也反过来有助于催生新的评判规则,解决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每一次探索都是在拓展我们的知识边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不只是AI代写论文,人工智能的深层影响,在于我们如何不断调整对工具的使用和看法。毕竟,教育和学术终究是要面向未来的,面对新科技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新思考,我们不妨也用严谨但广阔的态度来对待,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眼光来看待。
人工智能诞生半个世纪多,如何让它为人类的创新探索插上翅膀,如何让它赋能创造更多的新质生产力?这就是我们要应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