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何以为家》这部电影,想到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人们生育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下一代吗?影片中小男孩的家庭连温饱都是问题,更负担不起教育费用,放养式成长,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跟随比自己大的孩子,抽烟玩闹,肆无忌惮,他学的最快的语言就是如何骂人,如何用最凶狠的目光去对待成年人。
然而他依然是一个孩子,他眷恋着亲情。当11岁的妹妹第一次来月经的时候,他表现的很惶恐,因为这代表着她的“成熟”,这个年龄已经可以嫁人了,最终她嫁给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在即将生产的时候,走向生命的终端。妹妹是他最亲的人,即使生活贫苦,他依然保留着亲情意识,去商店里偷东西,去各处打工挣钱,他想带妹妹逃离这种生活,但终究改变不了父母的意志,因为这件事他与家庭决裂,一个人踏上漂泊的旅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里也描绘了这种生活窘境,但与温馨的氛围相比,小男孩是悲惨的。
如果十八岁出门旅行是一种冒险,那么他的人生困境开始的太早了。他尝试着靠从前的生活经验养活自己,从药店里领取药品,碾碎放在水盆里,然后用衣服沁透、再晒干,制作出一种能让人上瘾的药剂。但即使这样,他依然只能苟活世间,他还是一个孩子而已。
在这段漂泊中,她遇到了黑人女性,一个偷渡而来的单亲母亲,在外靠着打工养孩子,但生活还是压垮了她,生活在屋檐下,面临着被遣返的压力,每个月还要给远方的母亲寄钱,她最终决定丢弃自己一岁的孩子。小男孩一直在看护着黑人小孩,这是他身上的善良,他也尝试过把孩子卖掉,换得出国的钱,走向新生活,但最终他不忍心舍弃,还是选择带着小黑孩流浪,一个孩子带着另一个更小的孩子,这种感觉是难言的。
小男孩最终走向法庭状告父母,是他们的生育造成了他的不幸。这种面临伦理的审判让人沉思,他的遭遇太过于心酸他的出生确实是一种悲剧。但一个人来到了世上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的,能做出选择的是成年人,他们的不幸已经祸及下一代。
莫言的《蛙》中,姑姑节制生育,让她一生癫狂,但是若不是有姑姑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会很疯狂。生育不是简简单单的人类交配的产物,而是一种带着神圣使命的天然催化。
生而不养,养而不教,即使这个孩子长大了,他也是没有归属感的,他明明有家,却找不到回家的理由,他想做的只有逃离,逃离这个没有人情味的地方,不知何处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