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 阳光先锋 刘祥发 第38天打卡
今天读周国平的《教育的尺度》有一段话让我感触很深:
“针对我们教育的现状,我认为有必要重温卢梭的一个著名论点:教育就是生长。杜威进而阐发道:这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的,在生长的前头并没有另外的目的,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此言精辟地道出了教育的本质。”
读完这段话,我想起这段时间各学校的开学典礼中,仔细揣摩各校长的致辞,我们会发觉这种普遍性的导向是不是在违背教育的本质呢?
按照周国平的这个观点,我们不能用狭隘的功利尺度衡量教育,而应该用广阔的人性尺度和人生尺度。
周大师进一步阐述,这真让我们辛勤的园丁们啊!人性尺度是指:教育应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儿童和青年接受外来的东西。比如说,智育是发展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
看清楚了吗?多清晰的指向!!智育是发展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多么痛的领悟!
所以我真的非常佩服张庆祖面对众多媒体吐槽央视《开学第一课》的反击,人家的高度就是不一样!央视就是在发展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啊!我们的课堂能多一些这些设计,我们的孩子会是多么幸福啊!
再看人生尺度,周国平说是指:教育应使受教育者现在的生活就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与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这个目标相比,获得一个好职业之类的目标显得何其可怜。
我勒个去!太打脸啦!按照当前课外培训大热的现状,技能和才艺培训学习应该建立在孩子喜欢、适合、适度的原则上才对啊?
事实上,我们的家长从众和攀比心理作怪,见大家都带小孩学这学那,不学多点觉得心发慌,或者拿小孩的特长项目多少来比较孩子是否优秀。
也不尽然,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训练,总能得到收获的吧?关键看“拓展”还是“缩减”。
其实不管怎样,投入一定的时间学习了,表面上会多点特长,但这只是一个人素质的表象,会机械地弹几个曲子和一个人的音乐素养是两回事。况且过多和被动的学习只会扼杀小孩的兴趣、童真和创造力。
体验多么重要!回想正面管教培训那几天课程,可能我会忘记所有理论,但其中和导师们的互动以及自己的感触,确实深深地留在我心里。当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时,我会不自觉地去反思对比。
我想,面对大环境的因素,我们难以改变既定的现状,那家庭教育就更为重要!我们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加强家庭教育比学习才艺更有意义。孩子缺少相关的体验,我们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接触社会和自然的机会。现在的学校因为考虑安全问题,小孩入学时间参与社会实践机会很少,这个缺失更应由家长来为孩子弥补。
所以我这几天尝试的课前三分钟分享暑假收获,可以看得出来,有走出去外边充分实践的孩子,的确不一样,可以发现孩子在谈论暑假经历时发亮的眼神,那一种光芒与平时被动应付学业时的眼神是不一样的。这值得我们深思!
大爱周国平的分享!教育即生长!大道至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