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本文仅根据本人记忆和感触编写,其实并不全是为了纪念初三5班的聚会,只是因为这两次的聚会让我有了提笔的冲动与灵感,或许有些片段更多的回忆自己,或许有些片面,有些疏漏,不当之处请各位同学当饭前饭后笑料一笑置之。
聚会回来后,我一直在想怎样能够留下一些记忆,能方便大家浏览,能引起大家共鸣,简书希望能做到这个作用。
仅以此文献给一起长大的同学,更要向曾经呕心沥血教导我们的老师们致敬,谢谢他们!!
这个就是当年的台山侨中83届初中(5)班
这个也是,但是要毕业了
聚会开始了,早早到场的黎老师很受大家欢迎,看看大家的笑容就知道:
黎老师现在在顺德乐从镇政府任职,经常出国访问,可想是肩负重任的职位。黎老师非常热心,几次聚会都不远几百里专门从乐从请了司机(他老婆)过来跟大家相聚,这个感情非常难得,还带来的名酒和香烟(可惜不会抽烟,否则装几包回来了)
黎老师有典型的文人气质,喜欢偶尔舞文弄墨,喜欢触景生情而随心的发表一些诗词,喜欢别人赞许几句,这个就是典型的文人,喜欢卖弄文墨喜欢分享,希望别人认可就是能促进中国几千年文化不断发展的最基础的元素。
我们来看看黎老师的风景照及他的即兴小诗:
黎老师的摄影作品,下面是黎老师的即兴诗:
果红树绿山青秀,
平湖倒影抱伊人。
他乡憩息心舒展,
情系故土静思亲。
景美,照片好,诗更好,赞!!但我可不知道黎老师抱的是哪位伊人,不要问我,哈哈!!!
这个是我们班第一个班主任刘本正老师:
当年英俊潇洒的刘老师,现在真是老了,看起来感觉跟我父亲一样的和蔼慈祥。30年了,我也是第一次重新见到老师,大家为生活拼搏,见面变得那么的珍贵。忘了曾经做班长有多久了,或许是一年多吧?所以大家讲我是班长,我都差点没有印象了。可能是当初确实没有当真,或许当初真的什么都不懂。
宇文好像找到了父亲一样,滔滔不绝,甜酸苦辣,统统跟老师倾诉一场。
宇文讲:当年刘老师特别偏爱陈振华。这个可能是吧,因为当年那个懵懂、单纯的小孩,从乡下转到台城来上学,只会规规矩矩的上课读书,骑上那台28寸的旧单车上学回家,看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连基本生活都还没有适应,什么是班长?应该管什么都不知道?老师竟然委以重任,做一班之长,真的有负老师期望,对不起,刘老师!!
其实幼儿园开始,我就是班长(当然不是这班同学),有一次上公社大队的舞台表演集体大合唱,我当然是指挥了,两手按阿姨老师的要求跟着节凑挥几下而已(到现在其实我还是不太懂指挥的正确手势,起码起式跟收式跟节奏是反的),唱歌到中途,一个绿甲虫飞到我头上,来回飞了几下,我高兴了,马上跟着甲虫追了过去,跑到台下去抓虫了,留下一群同学在台上一直表演完,长辈们一直讲这个笑话到现在。
或许当时我就是这样的懵懂小孩,可能是因为有过这个经历,对我以后的工作确实很有启迪或提醒的作用,谢谢刘老师!
讲我的太多了,还是回到正题
首先介绍我们班的美女们吧:
贤惠的凤娇,稳重高贵的映明,永远开心的秀娟
这几个最臭美,照了不知道多少张了,我手机只有这张
臭美的叶淑芬将我们赶开,说是女仔们合影!
看看这几个,靠得那么近,笑容无限
三哥最抢镜,可能个个女同学都有合影吧
开场了,大家干杯!为友谊干杯!为开心干杯!
上次素屏同学回来聚会的部分相片
北美的同学聚会
素屏很热心,是北美同学会会长,对一起搞活动很热心,不仅在三藩市搞同学聚会,而且回来台山还要请大家一起参与活动,可惜上次时间关系没有回去
左:关晓英,中:李小红,右:马素屏
放大看看,漂亮不?
右边两个算是死党了,一起玩一起无聊的几个好朋友之一,
最右边国生,中间蔚文
当年跟着国生,蔚文,迪强,杰强,锡庄一起攀岩,一起游泳,一起下围棋。。。,那种日子真是今世难忘,那时候不是现在那么方便,为了学围棋,辛辛苦苦的到新华书店,翻开那几本报纸大小,几斤重的邮购目录指南,查找到学围棋的书名,然后认真的填写订购单,花掉了一个星期的早餐钱,等待了两个月,才收到那本望穿秋水的心仪围棋书。
当然,书是收到了,我只看了不到三分一,所以我的棋艺也只有国生和迪强的三分一水平吧。
其实童年就是这样,不是说当时能得到了什么,一起傻傻的浪费掉空余时间的伙伴,就是真正的朋友,不管以后大家纷飞四方,不管身份有任何的高低不一样,相信见到面,还是有讲不完的回忆,有谈不完的笑料。
后排左边的是迪强,右边是杰强
迪强应该是我最好的两个朋友之一,其实一直一起玩几个小伙伴各有长处,各有各的性格,可能是迪强跟我以前是邻居,也可能是他对所有人都是那么的热情和像大哥一样的考虑周到,我一直都是他的带动也跟着一起玩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活动。他经常来我家玩,我也是经常到他家,所以双方父母基本对我们都是非常的熟悉和接待周到。
记得在瓷厂门口一起捡废弃的陶瓷碗或碟,记得一起去钻防空洞,一起到三亭水闸口洗澡,一起下棋,一起拖拉机。。。。。永远不会忘记的小伙伴!
差点忘了介绍宇文:
宇文,就是我讲的两个最好朋友的另外一个,现在在中行担任要职,我跟他一直都偶尔有一起的活动。他经济实力充足,但也大方,他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有魅力的小男孩(是讲以前),爱好专一,足球以前应该是他的第一爱好,现在的业余时间还是坚持每星期打一场球赛,可见专业程度和钟爱程度,对女孩子相信也是差不多吧!当年喜欢他的女同学应该有好多。
还有的就是他那么老了还喜欢自弹自唱吉他,自己录像,自己陶醉自己欣赏,看来也还是一个超级自恋的老男孩。
他号召力超强,初中就是特别突出,基本上打球都是他一呼百应,我也是因为跟着他学会打足球,也是因为打足球后来撞得腰间盘脱出还躺硬板床躺了半年,也因此提前退休了。(哈哈,行行出状元,显然我不是这方便的状元,宇文就是)
上面就是我们班的球队,虽然没有参加过什么大型比赛,但初中三年都是这个足球陪伴我们度过,下课、放学、体育课、甚至自习课,操场上都少不了我们这些球员的身影。
记得初三要毕业了,这群人还是没完没了的去打球,特别是世界杯要开赛(1986年),马拉多纳风行一时,你说我们会放弃看球赛吗?初三班主任李老师(李国荣)也是球迷,他非常了解我们,因此把我们几个(记得大概就是宇文,冬瓜和我吧),叫到他办公室,语重心长的跟我们分析了毕业的重要性,考试临近的逼切感,最后要求我们在他面前一一做了保证,保证不在世界杯期间熬夜看球,不要影响正常上课和学习。
我肯定没有影响,因为晚上5点看到天光,早上正常上课,只是上课没什么精神而已。看归看,上课还是一点都不敢落下,我就是那种非常怕事,担心老师或别人有一点点批评的那类人(我儿子现在也是一样,老师批评一次,回来就哭半天),我评价这样的性格就是:怎么都不会坏到哪去,但想飞黄腾达也是比登天还难,因为这样的性格不敢冒险、怕事,虽然有点正义感,给人老好人感觉,但一生只能平平淡淡。
又讲我太多了,当时我是照样看了世界杯,相信宇文,忠东,迪强。。。。等等也不会不看吧?!!
待人接物的彬彬有礼,和蔼相处,就是宇文的强项
在银行工作,每天跟不同的客户打交道,练就了宇文一身的交流沟通办法,今天的聚会,充分展示了他毕业后工作经历造就的组织能力及待人接物的涵养与成熟。
陈忠东,现在中桥旅行社的大老板,也是海角城古洲岛的合资人之一
初中时候班里面个子矮矮的同学有几个,记忆中有陈忠东,宇文和我应该是最小个子的几个,而且是一起打球的好伙伴,但现在的忠东变得牛高马大,关键是样貌非凡,精神抖擞,一直保持英气逼人的气势,典型的高颜值的成功人士。
陈老板的古舟岛,听讲下次我们同学聚会要到他岛上去享受浪漫呢!
下面将相片放出来,因为没有时间写文字了,大家看看聚会的热闹吧:
我的初中生活:上学,早餐,所有的一切。。。。
写开了,又有了记忆,其实上学的时候我感觉那时候非常独立,应该是孤独但又不懂得孤独。因为一个人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一个以前没有见过的大城市,没有一个认识的朋友,一个人骑着那辆家里唯一的大篷车--28寸"永久”上学,那种心情确实现在想来也是有点心酸。
上次一起喝茶,宇文讲笑说,那时候读书非常羡慕我,因为只有我是每天上学放学都可以自己骑自行车,他们只是跟在后面看。
我第一次感觉原来以前我还有别人羡慕的东西:28寸自行车,一个1.4米左右的小孩子,根本还是够不到地面,上车的时候要跳上去,坐在横梁上骑行,从家到学校要5到6公里,其实就是以前的台城最北门斜角到台城最南门,美其名说是给小孩自己独立,自己锻炼,但如果家里有家长能照顾的,我相信很难想象给一个小孩全部完成所有的事情。
我从小就不懂嫉妒,真的,我从小就知道别人的衣服比我漂亮,就想怎么会有这么漂亮的衣服?记得没有读书之前,我身上的衣服都是妈妈从国外(马来西亚)亲戚寄回来的包裹袋子上剪下来的布块拼接起来做成衣服,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形容衣服的词语叫:百家衣,我想我的衣服可以叫百布衣。妈妈手工很好,保证我从来没有穿过破衣服。
村里面还是有有钱人,家里有电视,我们几个小孩就去他们家看,当家长受不了我们,不允许我们进去了,也只有乖乖的不去罢了。从来不回去央求别人什么。别人好的东西,我基本都会努力的看看能不能实现,但实现不了,我基本没有强求,应该是比较容易满足吧。所以到现在,我买东西基本都还是没有名牌的习惯和概念,便宜,顺眼是我第一选择的标准。
写着写着好像有点心酸。
但老实讲,我从来没有挨过饿,虽然从小就要独立,5岁开始就带着妹妹两兄妹在家自己玩,到村里晒谷场,稻草堆上,禾田里,小河边,从来都是两兄妹一起消磨时间。
妈妈要下乡到几十公里外去下乡劳动,我们两兄妹不会看表,也没有表可看,只有一边玩,就一边观察村里面的烟筒,当白烟从烟筒上冒起来,妹妹就会提醒我:哥哥,要煮饭了。
当然两兄妹马上就跑回家,将妈妈准备好的腊肉,腊肠,猪膏渣或鸡蛋等拿出来,洗米,煮饭。那时候高度不够,只有脚蹬竹凳子,一只脚踩到灶台上洗米和下菜。当然妹妹要负责看管烧火和加柴,因为那时候烧禾草,不看着是不行的,所以有时候要拿棍子恐吓一下妹妹才会乖乖的看好烧火。当然妈妈晚上回来我就会给告状了。
好了,还是要讲初中生活:
侨中斜坡地下骑楼里面的牛腩萝卜档。
这里不是台城,但跟侨中入口的楼房相近,初中高中的生活其实很多时候就在这个洋楼的骑楼底下度过,因为这里有一个卖牛腩萝卜和萝卜糕的档口,爸爸每天塞到我枕头底的每天一毛钱的零钱基本是花在这里,现在想来,还是那时候的萝卜最好吃。
南门路口的炒河粉:
南门路口的炒河粉档不是一般的好吃,基本上骑车从旁边过,都能闻到里面传出来的味道,那种以前大饭堂,大锅,大火侯才有的香味,现在根本不可能闻到,我一直在各地寻找,但真的一直都没有能找到以前的味道,以前的感觉。
关键的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要给米票,一两米票买一两炒粉,我父亲是粮食局的老革命,所以米票根本不是问题,但有时候也是没有小的粮票,只有从家里掏一把的白米用纸角包着去店里面倒给厨师,好有趣的生活,好有趣的记忆。
益食家的云吞面和猪油捞面:
益食家是一个70年代的台山人都认识的国营饭店,一个现在大家都还是念念不忘的吃店,他们只有云吞,云吞面,还有我最爱的猪油捞面。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真的不会明白那锅用一整个猪头和两三条水蛇熬了几个小时的汤底的味道是多么的美味?
可能现在的人没办法知道以前用纯麦做的面条那种麦皮的粗糙口感和浓郁的麦香是多么的吸引?
可能现在的人怎么都没法想象用高温汤水烫熟的面条,用铁线网筛抛飞一两次,使劲的大力扔干多余水分,刚好卷成一团倒进清清白白南碗里面,然后叭的一声淋上半勺亮晶晶的猪油的兴奋感觉?那种顺滑口感,那种猪油才有的香味,一碰嘴唇,一两口就能将面条全部滑进肚子里面,舌头舔了舔嘴唇,恋恋不舍的出门,上学。
所有这些,基本都是以前没法忘记的生活,而且关键的是现在的味道根本没法达到以前的水平,这个就是我们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