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终将是要被阿里收购的,有消息称阿里巴巴将在3个月以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饿了么全部股份,一位接近饿了么投资方人士甚至表示这是一件“板上钉钉的事”,虽然收购的方式还在全现金交易和掺杂着换股交易两种方式之间争论,但是对于收购本身,饿了么和阿里巴巴却一致的表示“不予置评”。
作为O2O行业的三个玩家,如果说滴滴,美团和饿了么之间有什么共同点,那一定是程维,王兴和张旭豪三个人对于各自的企业独立发展的决心,而如今程维和王兴的表态依旧强烈,而张旭豪却有点言不由衷。2016年和2017年饿了么获得来自阿里与蚂蚁金服共计约16.5亿美元融资,至此,阿里系对饿了么的持股达到32.94%,并迅速取代饿了么管理层成为了饿了么最大股东,阿里副董事长蔡崇信也加入饿了么董事会,而张旭豪本人股份被稀释到约2%。
就在张旭豪难逃被收购的命运的同时,另一家与阿里关系密切的明星企业ofo在两轮质押动产借债的情况下也从阿里融到了8.66亿美元的E-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融资采取股权与债权并行的融资方式,算上之前两轮质押的债权,本轮ofo能够获得的融资或许只有5.8亿美元,这不仅远小于ofo上一轮的融资,而且对于ofo接近20亿的外债和每月4亿多的费用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共享单车的本质是资产
共享单车也是O2O和共享经济的一个交叉点,但是共享单车与以往的O2O和共享经济又有着严重的不同,以往的O2O更加看重资金的利用效率,就是谁能用更少的钱烧出更大的市场份额谁就能够获胜,但是共享单出更看重的是资金变换为实体资产的价值。
马化腾和朱啸虎的争论实质是资产价值和市场份额之争
举个例子,滴滴和美团烧掉的钱形成了市场份额,但是滴滴和美团外卖公司本身是不具备有形资产的,但是共享单车,不一样,摩拜和ofo都留下了数量庞大的共享单车等资产。阿里在前两轮的借款之中,都是收取到了ofo的有型资产质押才打款的,设想如果共享单车也像外卖和打车一样,那么ofo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股权才能拿到这笔钱。
摩拜与ofo的竞争
既然明白了共享单车的本质并不是一个市场份额的竞争那么ofo和摩拜的竞争归根结底,实际上更是一个资产价值的竞争,ofo与摩拜至此都经历了好几次融资,也融了大体相当的钱,那么两家谁塑造出来的有形资产含金量更高,谁就更具备优势。
早前ofo的早期投资人朱啸虎在朋友圈分享过一则ofo市场份额领先的报告,但是马上被马化腾指出实际上摩拜更具有优势,今天我们仔细分析这场激烈的争辩,实际原因就是朱啸虎仍然认为共享单车是一个市场份额之争,而马化腾则明确的指出摩拜的单车更高级,因而资产更具有竞争力。
摩拜的车辆保值更好,ofo的份额更依赖于补贴
摩拜的单个车辆的成本据说达到了2000块,它采用了实心轮胎(避免破胎导致无法使用)、齿轮传动(避免掉链条导致无法使用)、非标准紧固件(避免轻易被人拆卸)、非标准自行车配件(没有自行车买家需要这些部件,也就减少了被盗、被拆的概率)。这样的单个高成本的车辆使得摩拜的每一辆车的可靠性和价值量都远远高于ofo。目前ofo的用户普遍反应,ofo的车辆定位不准,而且损坏率非常高,这就导致了虽然ofo的车辆更多,使用订单更多,但是其有形资产的规模要比摩拜逊色不少,因为不少车辆已经损毁严重,而且补贴一旦停止,使用频率就会下降,这也就是马化腾信心满满的对朱啸虎说:“从微信支付看,摩拜高一倍,另外智能机和非智能机未来价值和潜力还是很多不同的”
摩拜与ofo都是支付的工具
虽然马化腾暗示ofo被阿里绑架为移动支付的工具,但是摩拜对于微信支付也是一样的定位,在移动支付上,支付宝上接淘宝和天猫,自身形成一个闭环,而微信则凭借着熟人社交和节日红包的兴起,一举在小额低频的移动支付上切下了一大块市场份额。
本质上摩拜和ofo都是腾讯和阿里的牺牲品
共享单车是线下不多的稳定牢固的移动支付场景,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每年上亿的费用就可以让数百万的用户牢牢的绑定在自己的支付上,这对于腾讯和阿里都是十分划算的买卖。所以说长远来看,ofo与摩拜能否合并或者独立发展,其意志并不决定于ofo和摩拜的管理团队,也不取决于朱啸虎和李斌这样的早期投资人,而是看阿里和腾讯的态度。
阿里近来除了给ofo急需的资金之外还开始大力扶植哈罗单车,按照阿里一贯的行为来看,未来将ofo与哈罗融合,进而整合进阿里体系是个大概率的事情,因而戴威的独立发展的构想很可能终将幻灭,张旭豪的今天就是戴威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