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仪
——关于定位:《中国诗词大会》定义为一档“清流”的文化节目。是因为在其他大多数综艺节目在关注娱乐明星的同时,《中国诗词大会》将知识竞赛
综艺的形式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诗词文化有机结合。这档节目没有迷失自我盲目追随其他的综艺模式,而是在行业中与《朗读者》等文化节目树立了新的价值标杆:你看我不请流量明星做综艺也能火也能赚收视率。《中国诗词大会》有清晰的节目自身定位。
——关于意义:
[if !supportLists]1. [endif]这档节目的宗旨是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所以在整个节目火了之后,中华民族传统的诗词文化以综艺节目的形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在形式上,在推动传统文化的普及有双重的创新意义。
[if !supportLists]2. [endif]从这档节目的参赛选手来看。各行各业,年龄的跨度也比较大。甚至还有外国的友人。这一是带给节目更多的关注度,二是保证了节目的相对公平性,没有只从学生中选拔。
[if !supportLists]3. [endif]这档节目制作精良,舞台融入了古画的元素。
[if !supportLists]4. [endif]节目邀请了一些教授,保证了节目传授知识的严谨性,学术氛围也较为浓厚。在将传统文化与大众拉近距离的同时也保证了质量。
[if !supportLists]5. [endif]对于整个文化市场,看到了很大的潜力。是不是戏曲、方言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形式呢。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if !supportLists]6. [endif]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在国际有弘扬民族文化的示范性作用。
[if !supportLists]7. [endif]让一些比较突出的选手红了。
——关于争议:
最大的争议是节目的规则,导致选手的得分有较大的运气因素。假如抽到了较容易的题目,百人团答错的较少,选手的得分也会相应较少,更像是水平性测试而非选拔性测试。所以引起了较大的争议。
我的看法:首先,引起争议未必是坏事。它作为文化节目的这个定义,假如让更多的人因为争议而关注到这个节目进而关注我们自身的传统文化,这就是好事情。
其次,规则也并不是有可能影响选手最后得分的唯一因素。规则制度做到完美,是比较困难的。这个节目采取了擂台赛制的形式,那么就会有答题先后的问题存在,试题不可能重复出现。我们更应当把关注点放在全民的文学素养是否藉此提升、是否激发对诗词的兴趣;而非选手的得分高低。
——关于启发:
节目的成功与精准的自我定位有很大关系。若没有精准定位,从《中国好声音》到《我是歌手》到...数不清的节目,都可以替代你。我们也需要重视起传统文化,尤其是大众更少接触的,能否以这样的形式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