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我的前半生》以后,这两天又花了两个晚上,看完了3小时38分钟的电影《末代皇帝》。
电影的精彩就不再赘述了,毕竟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电影,不用我再吹一下。只说几点感受。
一、紫禁城
从文字中读到的溥仪成长的紫禁城,与我从电影画面上有很大出入。或者说,是我根据自己曾经看过的故宫和溥仪文字脑补出的画面,与电影里反应出的一百年前那个故宫是不一样的。
电影里的故宫很破旧,破旧的就像马上就要坍塌的清王朝一样,空旷、残败、阴冷…
电影刚开始,看到两岁多的溥仪被送到慈禧身边,从慈禧到宫女再到太监,女人脸上的惨白,老太监脸上的阴戾,让人感到一片阴森。
溥仪就被圈养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会不无知?所到之处人们都是跪着低头喊万岁,怎么会不狂妄。
人无知不可怕,狂妄也不可怕,就怕无知又狂妄。
从两岁多被送进宫当皇帝,他第一次离开宫,就是被冯玉祥军队撵出来的,出来后没多久,又得到自己家祖坟被挖的消息,极度的愤怒和屈辱之下,要复辟的想法也就不奇怪了。
二、普通人的生活
电影里有一些北京街道的画面,印象最深的是乳母回忆自己进醇王府的那一段。
她父亲赶着她从泥泞的街道一头走进画面,光着双腿,身上只披了块麻布。不光是他,一路上普通百姓们穿的都是破破烂烂的。
画面一转,出现了一座大宅,看起来很豪华,但墙和门上的颜色也都很淡了,更像是一个破落的院子。
随后她进了醇王府的侧门,画面给到了朱门之内,没有什么酒肉丑,只是一帮佣人们在忙活,院子一头坐着溥仪的父亲,醇王爷,身上的王服却也很破旧了。
这应该就很像那个时代的真实画面了吧。
三、改造中的溥仪
《我的前半生》里,溥仪说起高墙内的生活是比较轻松的,看守和犯人都挺和善。
而电影里却不一样,劳苦大众翻身做了主人,面对这个曾经踩在他们头上的“皇帝”,怎么会有好脸色看?
再考虑到《我的前半生》原本就是在里面写的,那么哪个画面更真实,也就好判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