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之间涉及利益往来(最常见的就是借钱周转)是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事,但经常会生出一些不愉快,从而影响了彼此之间的和睦关系,原因在哪呢?亲友之间的利益往来跟陌生人之间的利益往来有什么区别呢?仔细想想,无非是陌生人利益往来只用考虑利益一个变量就可以,而亲友之间在利益之外又多了一个“人情”的度量,人情跟利益是此消彼长的,顾及人情难免放弃部分利益,顾及利益难免要不顾人情,人情债没有固定标准,亲友彼此之间对人情的评判标准也存在差异,所以人情债怎么还?还多少?都很难把控。从这个角度看,也就不难理解很多有社会经验的人谈到借钱给亲友的经常给出的建议:给你不在乎的钱,如何你在乎,就不要借出去了。
上面说的利益往来是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仅是借钱,还包括麻烦对方帮个忙、买对方的有价资产等等,只要涉及到成本,就涉及到利益往来。比如A要买空调,正巧A有个朋友B在附近卖空调,A觉的跟B关系不错,去B店里买肯定有个优惠价,B在市场价的基础上给A便宜了200元,站在B的立场看,给A便宜200元算是卖给A一个人情,对于A来讲就不一定了,A预估空调的利润在500元,而B只便宜了200元,还挣自己300元,如果自己到其它门店砍价,可能便宜不止200元,如果到天猫、京东上查看到了更低的价格,心态可能就更加失衡了,交情难续。在国内,拖关系办事是司空见惯,比如有朋友在某医院工作,为了能省点医药费或者通过关系抢个专家号一般都会动用这种关系,很多在医院工作的人都倍感头疼,不帮吧,得罪亲友,帮吧,又使不上力气,处境比较尴尬,现在的大医院从收费到诊疗都非常规范了,并不会因为是哪个员工的亲友就有特殊优惠,让人帮忙就是让人为难。
在社交关系中,不能为别人带来帮助也就算了,千万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有效社交是建立在互利的对等关系基础之上,如果双方给彼此的价值相距甚远,这种社交就不是有效社交,不会长久,如果经常给对方带去负担,对方主动疏远在情理之中。怎么不成为别人的负担呢?答案很简单:不到万不得已,能不麻烦别人的事就不麻烦别人,能用钱解决的就用钱解决,别动不动就想着动用关系;如果真的没有选择麻烦了别人,一定要用相应成本的行动表达感谢,动动嘴皮子的廉价感谢缺乏真诚。
学会拒绝,对成本较高的社交关系说不,是成熟社交的必要条件。前段时间,一个十年未联系且关系一般的高中同学突然向我借钱,我拒绝了,因为我没找到一个借钱给他的理由。不会拒绝人就是在给别人传递一个信息: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找我帮忙;不要让自己变成一个吸附“麻烦”的磁铁。
刘德昌 2018年2月14日 于合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