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开始跟着鼹鼠的土豆老师学习写书评,那个时候今日头条还有青云计划奖励。书评领域写得好还是比较容易获奖。自己虽然也中了几篇但是仍然感觉在这个领域有很大的空间。看着别人中奖有时候也会焦虑和羡慕,为什么有的人产出那么快?写书评这个事到底短期能不能学会?
《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是这一本相见恨晚的书。从阅读理解到旁征博引、原创金句、实战案例四个方面角度阐述写作技巧,打造写作闭环,语言接地气,朴实易懂,它可能对已经成熟的写手来说过于简单,但是对初入行的写作新手来说,简单上手好理解,而且套用公式就能写出一篇完整的书评,会给写作小白很大的信心。
释若老师读过几麻袋书,写过200余篇书评、图书拆解类稿件,创办“公式写作”训练营,带领大量学员开启读书写作变现之路。
今天我们就从素材这个角度走进这本书。几乎每一个写作课都会有几个课时重点讲解如何搜索、筛选素材,短期写作能力没有那么快提升,素材就非常重要。
1、众里寻她千百度,如何搜到合适的素材呢?
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日常搜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就笔记容易”,这和释若老师《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提到的方法:“聊天、搜索和主题阅读”不谋而合。
聊天我之前基本上不用,不过生活中朋友圈遇到的点我也会留意。最近参加共读营,发现在群里和小伙伴讨论,一来能加深理解,帮助自己梳理思想,有时候还能迸发出灵感的火花。不理解、没思路、不知道如何切入的时候不妨和书友聊聊天,有时候也能有意外的收获。
重点说说搜素材,关键词搜索法大家都知道,之前看一个写作课老师分享下找不到合适的素材时候需要转换一下关键词,比如搜感恩,可以换“白眼狼”再搜一下。一定要转换几个平台搜索一下,被别人用烂的素材就不要用了。图文平台搜完短视频平台也搜一下。
除了百度,搜索素材的网站还有微博、知乎、豆瓣、公众号、抖音、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今日头条、搜狐、网易……做自媒体,每天都热搜榜一定要看看,培养新媒体的触觉和话题的敏感度。
另外《写作公式》分享的输入特定符号、术语,精准匹配素材,提高搜索素材效率,这个小方法以前没留意过。诸如复合关键词、过滤广告、限定平台等小技巧,书中有更全面的介绍。在百度搜索框里“搜索符号”或“搜索技巧”可以找到更多帮助我们精准搜索的小技巧。
另外主题阅读是最好的素材来源了。很多素材都是来源于书中,集中一个主题多找几本书来看一看,就会对这几个领域的基本观点有个基本的把握。
综上所述,素材一般来源每日热点、影视综艺、平常生活、文章评论、书籍。这几个渠道就有海量信息,素材一定找够了再下笔,就像做菜配齐了配菜才能开始做菜,事半功倍。
2、搜素材那么辛苦素材选择综合症如何选择素材?
解决了找素材的苦,接来了还要面对选择素材的苦,特别是对于选择综合症来说。
释若老师给出的方法是“归类、排除和检查”
字面上也很好理解,第一步根据素材的特点和用途,把故事案例名言和金句放在相应的主题。第二步把与原文逻辑关系不强、关联度低的素材剔除,选择那些更契合主题的,关联性强的素材留下即可。第三步检查,看看有没有逻辑错误、关联性强不强、有没有趣味性、能否激发读者情绪、有无敏感问题、有无表达难度。
另外做新媒体,明星相关的、热点相关的、比较新的、比较引起大众共鸣的、耸人听闻的、反常识的都是优选素材。
这个方法适用于没有积累素材库或者一个临时主题现找素材的情况,释若老师在书中还给出了一个素材筛查表,写多了写久了就不用这么麻烦了,熟练的写手会自动建立选择素材的直觉,前提是有经过大量的训练。
在筛选素材的过程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有的主题素材很多但观点很老套,有些角度很新但是素材又很少,真可谓涝的涝死旱的旱死,不过真正的洞见本来就很稀缺。如果想要有源源不断地话题可写,所写的话题又能很饱满,最重要的积累素材的工作要在平时就开始,所以要搭建自己的素材库,这对每一个立志于长期写作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
3、如何搭建素材库,有写不完的选题
素材库是一个自媒体人源源不断地产出的秘诀。很多自媒体都有建立素材库的的意识,但是却存在很多误区,最常见的就是:
看完书随手划线评论,用了很多app,有道云、幕布、印象云笔记、百度云,素材零落分散在各处,用得时候根本找不到。
还有随手收藏转存复制黏贴,大脑一点印象都没有,有时根本不记得收藏过了。这是因为在人的记忆里存在“必要存取难度”: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
根据必要存取难度的启发笔记的时候要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转述然后再记录。“学习骇客”分享的做笔记方式我觉得很实用,一条完整的笔记可以包含:问题、答案、补充、引用。把看到的书或者材料拆成一个个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答案,回顾的时候可以加上补充,适用的场景等。最后加上引用原文的金句。
然后每一条笔记可以像释若老师那样统一收藏在一个app里。比如可以统一搜集到有知识卡片原理的app浮墨笔记里,存储的时候按关键词打上标签,一两天内回顾一下,不要的删除,需要添加保存的经过修改保留。还可以配合anki软件将要复习的重要的笔记发到anki界面,定时复习。
4、如何让你的知识产生复利效应
想必很多小伙伴都是知识付费用户,读书会会员、各种明目的课程应该都报了不少,在阅读和课程方面花费少则千元上则万元,那么学习的结果如何呢?有没有真正让生活产生一些改变?
最近看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用卡片做笔记启发很大,卢曼先生从一个门外汉靠记知识卡片一年内完成博士论文和定职论文,一生写了58本书数百篇文章,他的书是高产又高质量。
他的思维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立志写作的人学习。卢曼一生专注社会学领域研究,围绕这个母体不断纵深扩展,另外他及时记录笔记、统一存放、每一条都用自己的语言转述常常回顾产生思考,融合笔记产生洞见。知识的复利效应在他身上经过时间的加持无限放大,收获了丰硕的成果。
正如《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里释若老师经常和向他咨询写作的朋友讲:一定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创作。我刚开始写书评的时候总感觉无法驾驭一本书,那是因书里的知识对我来说是新的,我消化知识都要半天别说能站在书外来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了。即便是现在有些书也总是没感觉,不知道如何下手。就像释若老师说的一样,每个人都不是万能的都有能力边界,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更容易找到突破点,抓住逆袭的机会。大多数普通人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多个领域取得成功。
如果想读书变现,我们可以通过《写作公式:新媒体写作从入门到精通》把书评研究透,然后再扩展到讲书稿、共读稿、软文、带货文、短视频文案。书中都有是实战案例可以参考模仿。
结语:"涓滴之水终能磨损大石,不是因为它力气富强,而是由于昼夜不舍得滴坠。"----贝多芬。伟大的是都来源于平凡的坚持,希望这本书给你的写作之路开个好头,让立志于写作的你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