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研时的师姐曾说过:“最好吃的是家乡的烩面。”
师姐是河北人,本科就读于成都,研究生来到了广州,这两座南方城市都是以繁多而精致的小吃和美食闻名全国,而所有的这些在师姐眼里竟还抵不上家乡一碗粗造的烩面?
我不禁会想起,作家阿城曾说过:“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种可能性,随着进入小肠食物的种类,蛋白酶的种类和结构开始形成以至固定。”所以他认为:“所谓思乡,基本上是吃了异乡食物,不好消化,于是开始闹情绪。”
师姐肯定是想家了。
不光是心想,连嘴,舌头,胃都在想家,想的食指大动,想的口水直流……
北方生长的师姐每天的主食基本上是面食—由小麦做的馒头,包子和各样式的面。 而 一过长江,小麦作为主食的地位就不断消减,直到过了南岭,小麦作为主食基本消声匿迹——连最像面的各种粉都是米做的。也难怪师姐会这么馋,这么想念。
有时候,我会问师姐:“既然这么想,为什么当初选择离故乡这么远?”师姐说:“年轻的时候,选择远方的每个人都觉得外面山高海阔,适合飞翔,适合大展身手,适合不甘平凡;都怀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雄心;都认为自己会成就一番事业,打下一片江山。后来才渐渐发现,那些自己认为的一番事业只属于少数人,大部分人不过是去哪里就在哪里平凡,还会思念父母故乡……”我笑说:“那读完研再回去呗”。师姐笑笑,没说话,眼中带了点不常见的沧桑。
有时, 师姐实在馋不过,会去校门口的一家河南烩面馆子去杀馋,这里的滋补烩面还勉强能入师姐的眼。有时候,在广东被认为是北方人的我也会被师姐拉过去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在空调房里吃的满身大汗,满面油光。吃着,吃着……师姐又会停下筷子轻轻感叹:
“唉,这不是吃烩面最好的时候呀”
“那什么时候才是?”
“得天气冷,热气腾腾的面才最暖心,最好外面还下着雪”
突然想起,广州已经好多年没下过雪了……
2017.8.2写
2018.2.19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