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家三口大体算是稳定和谐的一家,偶尔爸爸会和孩子发生冲突,我总是站在中间调停,我一直害怕他们两个单独相处,脑补过很多我不在场他们两争吵甚至打起来的画面
但是我有过不在家,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一次都没有。甚至我不在的时候他们的关系似乎更和谐。
今年过年我和老公不打算回老家,孩子左思右想决定也不回去,孩子说想象一下没有他在的时候,我们两个人会非常孤单,凭心而论实际他去年在姑姑家住,我们两个很自在,吃饭不用考虑太多,可以肆无忌惮的点个外卖,也可以安静到不吃,可以熬夜看电影还可以公园里跑步。两个人的矛盾可能撒个娇,笑笑就过去了。
去年孩子的奶奶在这里,本来只有三个人的关系(夫妻,父子,母子),因为奶奶的到来多了多种关系,(婆媳,母子,隔代,奶奶-儿子-媳妇,奶奶-儿子-孙子,奶奶-妈妈-孙子,等)每个人的行为和说话方式多少会因为奶奶的加入有些克制,变形或者是刻意。偶尔可能仅仅是作业写的不够认真被妈妈唠叨几句,这在三个人关系中在所难免,但是孩子会因为奶奶在觉得比平时更委屈,奶奶因为看到了,于是脑补了平时孩子一直被压制的局面,所以奶奶会因为孙子的受伤哭泣或者担心或者闷闷不乐又或者也说几句不应该说的话,所以整个的关系网里每个人都被裹挟着,如果您无法抽身,陷入其中,家庭就会造成一团糟的局面。这些甚至在奶奶离开后也会脑补一系列画面。给这个家贴上标签。
所以我们要揭开关系的真相,不要陷入关系里看待问题,你看到的未必是真相。
我们也经常去别人家,偶尔也会看到别的父母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或者是人家的夫妻关系,但是切记从关系里抽离出来,不要轻易给别人下定义,这孩子不听话,没礼貌,不爱说话。这夫妻不恩爱等,时刻记得你看到的不过是一个moment
也许仅仅是因为你的关系,别人的行为才出现了一点点偏差。这不是全部,更不会是真相 。
每个人都有多种身份,女儿,妈妈,婆婆,奶奶,姑姑,姐妹,看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从自己的身份出发,在以后的相处过程中,容易被关系裹挟。
所以时刻记得抽离关系,关注当下的事,就事论事,不发展,不延伸,不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