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提到过固定式思维和成长型思维,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走向。这里再次提到成长型思维,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我效能感对于培养成长型思维有着很大的帮助。
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一个问题,成长型思维概念我们知道,但怎么才能判定这个人是否具备了成长型思维呢?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一般会有以下五个行为特征:不畏挑战、迎难而上、足够努力、善于反思和积极学习。
通过这五个行为的参照,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孩子是否具备了成长型思维。因为我们知道成长型思维的重要性,如果自我效能可以提升或者说,可以培养孩子的成长型思维的发展,那就意味着通过刻意练习,可以帮助孩子更好、更完整的认识问题,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要培养孩子、提升孩子的成长型思维,我们可以通过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善和调整:
第一,允许孩子犯错,鼓励其从中获得成长。我们总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圣贤也有犯错的时候,所以关键就不在犯不犯错,而在于犯错之后的处理了。这样想就会明白自己的能力会不断增长,当下的失败和犯错并不可怕,反而恰恰是绝佳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第二,引导孩子对问题要合理归因。这个环节我们就要说道归因问题,固定式思维和成长型思维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不同。归因到自我就是这样了,无法再进一步了,那直接宣判了出局。可如果归因到这都是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呢,这就是成长型思维的思考方向。
第三,学会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语言表达。这个环节父母需要更多关注,与我们的整体思考方向和行为都有很大关系。我们需要告诉孩子的是,他们不需要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价,也无需按照他人要求去生活和做事,做独立的自己,关注自己的行为和想法,才最关键。
当我们按照上述的三个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就会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再向成长型思维转变和提升,小树不是一瞬间长大的,罗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我们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和陪伴他们,给予营养和帮助,静待花开。
对于孩子来说,一旦是经过他们思考之后做的决定,作为父母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不要急于否定和评价,即使这个决定有问题,我们也需要平等、耐心协商,然后引导他们想得更全面些、更合理些。
让我们一起努力,用接纳代替评价,用同理代替鄙夷,用爱代替恨,不降低道德标准,不看不起自己,不委屈自己。这样之下,就会帮助孩子建立和养成新的习惯,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型思维的成长变化。当时间的积淀变成丰硕果实的时候,孩子们不仅具备了成长型思维,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会更强大,他们的自我验证也会更趋向成功,他们就会遇见更多幸福,成为更幸福、更满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