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的教育。”(肖川《素质教育的旨趣》)素质教育是新的世纪人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追求,是对新世纪所需人才的教育培养模式的追求,也是对当前应试教育之弊深恶痛绝的一种教育理想的追求。素质教育就是造就自主、和谐、有特色、持续发展的人,这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享有平等的地位和获得足够的尊重,唤醒并开发了沉睡的潜能,给予了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机会,学生才能成为一个自主发展的人;只有注重学生的全面提高,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协调发展,学生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只有关注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独特需要,满足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学生才能成为有特色发展的人;只有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待学习的态度,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养成,学生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应对素质教育的要求,校长的能力和水平很重要,必须要有高超的境界、平和的心界和宽广的眼界。
境界,就是思想的高度,推行素质教育,校长首先要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和其他的管理人员的不同之处在于,校长不仅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更是一个“大管家”,财务与经费、教师和学生管理、校园安全、吃喝拉撒睡、与方方面面的关系等,几乎样样事情都离不开校长的关注。因为如此,校长就缺乏其他管理人员的“专”和“精”,也更容易陷入各种繁杂的事务当中,整天忙于应付,起初可能还有对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还有种种办学思想,可是当开会检查、迎来送往成为习惯的时候,所有的思想就都成了泡影。一个校长只有在百忙之中还保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琐碎当中视线始终没有离开前方的目标,他才能从烦琐、单调、无聊和平庸的生存境遇中得以解脱,才能使自己的内心时刻保持鲜活,才能使自己的精神无比丰富,才能在与学生、与教师、与各方面的交往中有品位,也才能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和专业引领,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使学生形成活泼、丰富、健康的人格。对于校长来说,境界就是一种重要的素质,有思想的校长才能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要旨,才能在工作中提出有创见的思路和方法,才能做一个真正地素质教育的实践者。
在当前应试教育大行其道,而素质教育的阵地日渐萎缩的形势下,作为校长,需要一种平和的心界。应试教育唯分数至上,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只有知识的“传递”,缺乏文化的“传承”,更缺乏人性的关怀,漫长的学习时间,沉重的课业负担,无法承受的学习压力,这对于学生的健康和人格都是一种摧残。当学生成为流水线上等待加工的产品时,教师就成了流水线上的熟练工人,将富有诗意的教育简约成了机械加工,不恰当的竞争导致学校人际关系紧张,学生厌学,教师疲惫。作为校长,不仅要看到应试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甚至教育的伤害,更要有所不为有所为,只见分数,不见学生,只见成绩,不见教师,只见升学率,不见近视率,这些事情不可为,而开足开齐各类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不违规办学,这些事情校长要有所作为,实际上也是完全可以作为的。这些对于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是多么重要啊。所以,当应试教育搞的热热闹闹的时候,一个负责任的校长要在甚嚣尘上的氛围中保持自我,要有一颗平常心,悄悄等待着春天播下的种子夏季开花秋季结果,等待着毛毛虫化蛹为蝶的那一刻,等待者学生发自内心的觉悟,等待着教师用心去感召、唤醒学生的心灵。有人说,现在的中国教育需要“返朴归真”,校长有了平和的心界,返璞归真的学校教育才有可能。
推行素质教育,其丰富的内涵还需要校长具有宽广的眼界。比如说,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是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改革,要求教师树立全新的教学观、教材观、学生观等,要求教师通过学习和培训,在实践中不断领会新课改的基本精神,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一改革过程中,对于学校评价、教师评价还有学生评价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自己的学识和经验,结合课改精神,校长能否提出具有自身特色又符合学校实际的评价方案,将从一定程度上决定校域内的课改效果。这就需要校长具有宽广的眼界,包括对于教育形势的把握,对于教育价值的理解,对于教育教学规律的领悟,对于新课程改革精神的掌握等等,如果做一个井底之蛙,就难免以偏盖全,或者人云亦云,就会不切实际。学校管理工作更是千头万绪,教师不仅把校长看作一个管理者,更是看作一个领导者,在很大程度上,校长的眼界决定了学校的眼界,决定了教师的眼界,校长的长远目光最终会成为教师的前进方向。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校长的引领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发表于《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06年第5期,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