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萝卜蹲
Y君是我的好友,也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上名列前茅,上海985名校本硕毕业,全球500强外企工作,有房有车,房子在上海中环内,一百多平米,车子开的是奥迪。
现在什么都有了,家里一直想他找个女朋友结婚安定下来。前几天,Y君告诉我他刚和他的第七任女朋友分手了。在和我聊天中,他说他相当郁闷,婚都订了,双方父母也见了好几次面,没想到到最后还是吹了。Y君的七任女朋友我都听他说过,都是家里相亲介绍的。每一个女朋友,我都见他非常努力付出,不只是他,也包括他的父母,对女方都是非常好。但是每到最后谈婚论嫁的关头,却出现各种各样变故。这一次分手,据他所说,是因为女方是个妈宝,两个人间发生的什么事情都往家里说,最终导致两家人矛盾,两人关系破裂。
Y君相亲不下数十次,七次努力地付出,结果却是七次受伤。Y君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总是失败。Y君家里属小康水平,父亲做点小生意能赚点小钱,在当地也算小有名气。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女,Y君是父母的乖儿子,循规蹈矩,他读书上成绩让他为家里挣了不少面子。同时,父母也为Y君操办了他人生中的一切大事:大学专业是按父母的意思填报的;毕业工作后,家里就向朋友亲戚借钱加贷款给他在上海买了房;房子弄好后,为了方便Y君出行,又借钱加贷款给他买了车和地下车库。Y君在学校从来没有谈过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家里就托人介绍给他安排一桩桩的相亲。于是就有了上面的——谈了7次恋爱,失败了7次。
看完《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我想到Y君的种种经历,非常认同里面所说的,作为家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育孩子如何做好自己的决定”。而纵观当今的中国家庭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对孩子在这方面的培养。
我们80后,90后这一代,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最好的给孩子。就像Y君的父母一样,人生的每一件大事,每一次转折点,都代替孩子做决定,希望他不要走弯路。
Y君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人生中的大事——高考填报志愿,谈恋爱结婚,买房买车,没有一件是Y君根据自己的想法决定的。表面光鲜的Y君,做事风格却谨小慎微,害怕风险,不知道主动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人生伴侣,一切都是听从家里安排。到了最后,Y君过上了爸妈想让他过上的生活,但却不是他自己想要的生活。Y君虽然名校毕业,各科成绩斐然,但直到现在,生命中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决策力,他却缺席没修。因为不知道自己做决定,Y君也没有对人生伴侣一个清晰的目标,他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女生,以致于谈了7次恋爱后仍然失败。
在《做出好决定》中所说的“选择不做决定也是一种决定”。因为有父母操办,Y君从来不用为自己人生的重大决策操心,看起来Y君从来没有自己做选择。但是当Y君任由父母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时候,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决定。可惜这是一种消极的决定。因为放弃自己生活的决定权,Y君丧失了做决定的能力,在自己的人生答卷上,没有一笔是他自己写的。
Y君跟我提起和他一起长大的小孩,由于调皮捣蛋,学习又不好,没有考上什么好大学。他们大学毕业有的进入部队,有的回家操持家业,有的做点小生意倒腾。没想到现在个个都混得有模有样,资产千万也有好几个,而且都成家有了小孩。想到自己以前一直都是那些小孩父母的口中的榜样,可是现在和他们在一起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听话,是中国家长常挂在嘴巴的两个字眼。然而,不听话的小孩可能在无形之中就养成了自己选择的习惯,追求自己的喜欢的东西,而不是大人说什么就听什么。相反,像Y君这样听话的小孩,却丧失了自己做决定的能力。
就像该书中写的——“我们所做出的决定会塑造我们的生活”。Y君每一次放弃自己做决定又何尝不是在塑造着他的生活,昔日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自己的选择或许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也正是每次他们自己作出的选择,培养了做决定的能力,从而能够不断修正他们的生活。
很高兴能有《做出好决定: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这样一本书让人意识到做决定也是一种能力,而尤其在中国这个父命子从的地方,孩子做决定权利一度被家长们剥夺,这也就决定了这个能力很大程度上需要自己习得,这本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不能保证读过这本书之后,每个人就能做出好决定,但是如果从中能够认识到自己做决定的重要性(书中第一部分),知道自己的决策风格(书中第二部分),避开种种做决定的偏见(书中第三部分),然后提高自己做决定的能力(书中第四部分),那么我们做出好决定的概率也能够相应提高,修正自己生活轨迹的可能性也会不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