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着家宝熟睡的脸庞,想到昨天孩子吃饭那么欢快,晚上睡得那么踏实,内心不断回放家宝昨天活动的画面,升起了很多的感想:
白天在公园玩,在花丛中追逐蝴蝶,无论脚下是小坑还是小土丘,无论是松软还是坚硬,哪怕还有很多的草茬子,孩子都能让自己处于安全的状态下,即便是偶尔摔一跤,爬起来拍拍就好了,继续于蝴蝶嬉闹;上坡下坡时,边跑边“嗯噢——”地发声,体会身体颠簸带动声带的颠簸发出的颠簸音;而且,说趴下就趴下,向上向下匍匐走,对自己身体的自由使用淋漓尽致。
回家路上,看到了大同书城门后的滑梯,想去玩。倒着身子爬上去,坐着、躺着、顺爬倒爬等各种下滑方式,其中不经意间,不知怎么就碰了头了,爬起来,自己摸摸头,纳闷地说:“吓了宝宝一跳。”我觉得这个表达很有积极意义,就回应他说:“宝宝,刚刚被吓了一下,你都能很平和的表达出来,真的很好呢!”
已经中午一点了,我要回家了,三点还有课程。但是,小家宝怎么会答应呢?他可没玩够呢!我没有强大能量的语言引导能力,只能用最无能的强制离开方式。但我深知,我不能生气,因为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所以,我接纳了孩子一路的哭喊:“宝宝要滑滑梯。”而我虽然想不出更好的回应方式。,但能做到不生气不发脾气。同时共情同理他:“妈妈知道,宝宝想玩。但妈妈得回家了,宝宝不能一个人在那里。宝宝不能玩了,宝宝很难过,很伤心,也有点对妈妈生气。宝宝哭吧,妈妈在。妈妈陪着你。”小家宝“哇哇”大哭,泪水汩汩而流,小脸惨兮兮的,让我好心碎啊。
路过一个现拌小菜店,爸爸进去买小凉菜去啦,家宝也要出去。把他带进店里,他对菜夹感兴趣了。给了他一把,就开始和爸爸一起夹菜。呵,惨兮兮的哭声一下就没有了,开始投入了眼下的选菜任务,选好后,还说:“先给宝宝吃一点点。”噢,MY GOD,就这么情绪就过去啦?我不禁感慨并佩服孩子活在当下的的能力,感慨并佩服孩子纯粹清澈的内心世界。
下午,午睡醒来已是五点半,喝过水,将近六点钟,家宝还想着上午没玩尽兴的滑梯,于是,爸爸领他再次“回访”那部滑梯,我在家里准备晚餐。晚八点半多,父子俩回来了,看样子是玩儿到位了,从吃饭的状态上就可以感觉到。听他爸爸说了一个小细节:回来时是说要做公交车,才愿意离开的滑梯,而且,只剩下他一个小孩了;下公交车时,因为后面有乘客等着下车,爸爸就抱他下来,结果,家宝不依不饶,只好又等了一趟公交车,多坐了一站地,让人家自己下了车,才罢休。
……
一天之中,家宝的成长细节真的好多,不断印证着孩子成长过程中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孩子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怎么使用是他自己的事情,陪伴者必须给到孩子充分的自由;孩子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当孩子有情绪需要流淌时,陪伴者必须无条件的接纳,并帮助孩子认识情绪,不可以胁迫威逼压抑孩子的情绪;两岁多的宝宝正在无限的活动中成长自我、构建自己的内空间,对自己想要探索的领域什么也想自己尝试,比如:家宝要自己过马路,要自己下公交车等,陪伴者要带着觉知和尊重,给到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因为:尊重在先,爱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