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写作社群里,看到一篇文章《母亲的菜园》,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婆婆。
刚结婚时,正好是蔬菜的好季节。婆婆在楼前空地种的豇豆、茄子、黄瓜、西红柿……
20多岁的我,才知道豇豆秧是需要有架杆支撑的,长出来的豇豆一根一根倒挂着;黄瓜秧可以长的比我还高出不少呢,婆婆教我摘黄瓜的时候是从下向上找,先摘最接近地面的,因为下边的“出生的早”;绿皮茄子开白花,紫皮茄子开出的花儿是我最喜欢的耦合色;一棵西红柿苗可以结这么多的小可爱,像极了一个个亮着的小灯笼。
黄瓜顶花带刺,茄子油紫发亮,油麦菜和莴笋苗我分不清,还把空心菜看成了红薯秧……
婆婆说上午浇过的菜地,下午都不能进去,因为要等水渗下去,结果不到中午,好奇的我早已是两脚带水拖泥。走进婆婆的菜园子,有时候弄的婆婆哭笑不得,我又找到了童年的乐趣。
不大一片菜地,却被婆婆规划的平平整整,畦畦有内容,垄垄都分明,干干净净的,从来没见过杂草丛生。婆婆是个勤快人儿,这是邻里之间,妯娌上下公认的。
虽然婆婆没念过书,但是算起帐来却特别靠谱。记得有次卖玉米,过完磅,人家收玉米的老板找了块小砖头在地上划来划去;只见婆婆定睛望着一片空白地面,若有所思,上下嘴唇微动,像是在自言自语。不一会儿婆婆一副“大功告成”的表情,我想她一定是胸有成竹了。
再看看老板那边,还差一步,我等着看结果。最后,婆婆竟然跟老板算的得数,没有丝毫出入。我不禁暗暗在心里为婆婆竖起了大拇指。
常听说,婚姻里,最不好处的是婆媳关系。渐渐地,我也有了体会。
龙儿大宝生下来的第三天,母乳还是不够。孩子哭了,奶奶就喂糖水,尿完拉完马上给冲奶粉,说孩子是直肠子,拉完就得吃。这一天下来不是糖水就是奶粉,也记不清吃了喝了多少回。
幸亏怀孕期间买了这方面的书籍,打开来看,说是初生婴儿不宜多喝糖水,可以喝白开水,奶粉间隔四小时喂一次;出生婴儿肠胃功能不健全,喂养不当容易造成婴幼儿功能性腹泻……
我说给婆婆听,她说白开水没味道,又说不能眼睁睁看孩子饿着。奶奶心疼孙子,隔代是亲上加亲。科学育儿是书里说的,人家奶奶是经验之人,养过三个孩子,有绝对发言权。
没想到,我俩的这番交流,婆婆也憋了一肚子气,去找公公告了我一状:说我不听她的话,自以为是,书里说的这书里说的那,就她(指的我)读过书……
婆婆那大嗓门,我在卫生间里,都能听得见。尊重她是长辈,可我心里总有那么点儿不舒服。
大宝出生后的第五天,提前约好的医生上午来拆手术线。临近11点,医生来了,拆完线婆婆送医生下楼。我感觉有点饿了,可是饭点没到,怕婆婆一会儿给一大家子做中午饭,又得给我这个“功臣”开小灶,时间有冲突,怕婆婆赶忙。
等她上楼来,我说:妈,我饿了,要不来袋方便面先垫补一下?婆婆突然瞪着我说:你咋那么馋,啥你不想吃?说完她扭头出去,只听得卧室的门“咣当”一声,孩子在我怀里激灵一下哇哇大哭。
那一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是婆婆的眼神刺痛了我?还是她的语言中伤了我?是孩子受到惊吓在我怀里颤抖的心疼?还是因为拆线拉扯伤口时的灼辣疼痛……
初为人妻,又为人母,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想念远在北京,生我养我的父母。
睡觉吧,睡着了,可以暂时忘记一切,也许只有睡着了,才可以阻断一切的记忆。
把孩子放好,我也准备侧身躺下,模糊的双眼感觉窗户外边有一团黑,我擦掉眼泪,原来是婆婆,隔着玻璃往里看呢。是觉得自己言重了,还是心疼孙子?我不得而知。
后来,听老年人说,按照老家的风俗,产妇是不能在月子里乱吃东西,不然会回奶的。
婆婆思想有可能老旧了一点,媳妇做为晚辈,要理解,要体谅。那个时候,我想,如果当时婆婆能对我耐心点,说明为什么不能吃,我一定不会误解她,更不会觉得自己委屈。
许多年走过来,平淡的日子,有婆媳之间的鸡毛蒜皮,更有母爱注入的点点滴滴。
龙儿六岁那年,我们从温州辞职回到老家,我开了个女装店。
人家上班每天是朝九晚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而我每天都是朝九晚九的,赶上进货那天,说披星戴月也不过份。凌晨三点多出发,上午十点多回到店里,取掉老版挂新版,午饭有时候都顾不上吃,忙忙叨叨一天就过去了。
平时几乎每天都是14个小时守在店里,自己的店,多看一个小时就会多些成交的概率,多些盈利。我们这帮姐妹儿经常开玩笑说,谁也没拿绳子拴着我们,却比绳子拴得还紧。
午饭晚饭几乎都在店里吃的。但是逢上婆婆做好吃的,都会第一时间给我送来。
年逾花甲的婆婆,骑个电动车,给儿媳妇送饭,来来回回十几公里。
每次到了店里,婆婆就迫不及待打开双层保温不锈钢饭盒,取出来上层白花花的米饭,下层是她精心准备的菜肴,香气四溢。
婆婆示意我趁热吃。然后,她起身拿电车钥匙,准备回去。每次都是做好了,就赶着给我送来,自己再回去吃。
我心里清楚:这盒子里盛的不仅是排骨和米饭,还盛进去婆婆那满满的爱。
我也会每次叫她和我一起吃,但她说这是一个人的份儿,其实,每次我都吃不完。
婆婆虽然少言寡语,却将爱融入油盐酱醋。
出家门往右是京港澳高速入口,往左是107国道,来来往往,车水马龙。
婆婆每次来给我送饭,先走一段路程,再横穿107国道,绕个大转盘,然后穿过一个立交桥,上桥后,进入闹市区,人多,婆婆几乎是下车推着走的。
走过同样的来路,还得同样的回去,每次望着婆婆骑车的背影,不免担心!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印象最深的那次,是2013年的冬天,我已经改行做了护肤品。那天下午,物流到了16件货,负责送货的出租车实际到店里只有14件。
通过出租车电台,全城呼叫,几经周折,两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在市人民医院的楼上找到了(至于怎么会在医院的楼上,到今天我也没弄明白)。
就这样,我错过了回家的公交车,听说过太多女乘客夜间搭乘出租车的骇人听闻,我更加不敢坐出租车回家了。
正在犹豫,手机响了,是婆婆,问我咋还没回去。电话里大概给她说了一下丢货找货的事。只听婆婆说我去接你吧?我说天这么黑,路您也不熟悉,天还下着大雪。婆婆不由分说,坚持来接我,带着龙儿给她领路。
我在店里收拾找回的货物,等婆婆和儿子来接我。快半个小时了,只听的门外一声“妈”,隔着玻璃大门,看见龙儿小脸冻得通红,婆婆和儿子的头上身上,都顶着厚厚的雪。我出去迎他们,看到整条街上,只有婆婆骑着的三轮车,一路走过来的痕迹,还有空中飞舞的雪花。
婆婆的黑红格相间的围巾,此刻被风雪染成了白色,刘海也被雪固定着。假若他们呆着不动,远处楼上的住户,一定以为楼下路边,刚刚堆起的两个雪人儿。
锁好门,准备回家,我说我来骑三轮车,婆婆说我没骑过,怕不安全坚持不让。我上车,龙儿从怀里递给我一个棉袄,说奶奶给你带的,怕你腿冷。我问来的时候你咋不盖着腿呢,龙儿说怕淋湿了。
我的傻孩子。坐上车,我把他紧紧搂在怀里。三代人,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风雪夜归人,我们是路上少有的风景。
雪花在龙儿的睫毛上跳着舞,还有的落在龙儿的鼻头上,我刚想张嘴说话,它们又调皮地跑进我嘴里……
生命中不仅有雄伟的交响曲,亦有柔美的小夜曲,更有时刻可以欣赏的美好时光,就是此刻这实实在在的快乐和幸福。
路灯一盏又一盏被我们丢在身后,风雪一直亲密地围裹着我们,婆婆小心翼翼的攥紧车把,右手不停地给电车加油,带着我们向家的方向走去。
雪越下越大,路越发走的慢了些。平日里,十几分的路程,我们居然走了半个多小时。
家门口,矗立着最亮的一盏路灯,那是大老远,就能一眼认得出来的光。
上楼后,我们在卫生间里各自拍打身上的雪,解围巾脱手套。
无意中看到婆婆右手戴了两只手套。天太冷了,我这样想着。
摘掉外边AB线的一只,里边一只是纯红色,可那颜色像极了血液的颜色。
我定睛一看,惊呆了!是血液,鲜红鲜红的,是血液把白色的手套给染红了,还有婆婆的手腕。
婆婆今天受伤了?我心里不仅一阵痉挛,问道:妈,您的手咋了?
婆婆根本不当回事,轻描淡写道:今天,擦萝卜干,不小心擦到手了,没事。
婆婆的手被擦板擦伤了,又忍着疼去接我,我的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擦板那玩意儿小时候在老家见过,从来没碰过,后来跟父母到北京后再也没见过。
脑子里浮现出擦板的模样,像搓衣板大小的木板,拦腰固定一块开好刃的刀片,高大概10公分,两侧宽度各小于固定板2公分。右手抓住了萝卜或者红薯,往下发力往前推就会擦出片来。
今天白天都不流血了。又听婆婆说了一句。
婆婆在费力地摘手套,摘到一半,我看见大拇指内侧擦破后还连在手上的那块皮,和手套紧紧粘在了一起,无法正常拿掉手套。
我来帮您吧。婆婆回应我说,没事。我怕弄疼了她,也不敢贸然动手。看她用左手食指伸进右手的手套里,试图将擦破的皮和手套分开。
一次,两次,婆婆嘴里都伴随着“si…si…”的细碎,就这样,重复了三次,终于摘掉了手套。
我的眼,看着疼,心跟着,揪着疼,不由得鼻子一酸,有咸咸的东西滑落嘴里……
我知道,婆婆不是故意出声的,她疼着、忍着,还是由不得自己,更是在照顾我的感受!
你去吃饭吧,婆婆催我。泪水伴着内疚,我走向卧室换掉羽绒服。
出来,坐在餐桌前,粥和菜分别用两个保温碗盛着,上下扣着,虽然是比不上刚盛出来的温度,但我心里却很暖很暖!
那晚的粥,含在嘴里,久久不能下咽;回忆里,婆婆的手,至今不能忘记!
婆婆和公公,都不是能说会道之人,但他们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用他们最朴实的方式给我们关怀,任劳任怨的实际行动,一直默默地为这个家在付出,让我们省心省力。
公公在家里是长子,下边还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小时候,公公学习好,当年,是学校里为数不多的保送生。
因为家里人多,还要去干活挣工分养家糊口,不能继续读书就成了公公一生的心病。
我嫁过去后得知,公公在村里负责一些事务,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村里的主任,还是一名优秀的党员,每天为村里的事跑前跑后。
婆婆总说管那些破事,也落不着好。奈何公公,就喜欢操心管闲事,为百姓为村里热情积极奉献着自己。
公公对我们这个家,更是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虽然,我们没有大富大贵,也过得心满意足。
去年3月22号晚上,因为有事跟刚到长沙学习的大宝微信联系,刚说了几句,突然看到一行难以置信的信息。
龙儿:妈,我爷爷,因为车祸……
我:车祸怎么了?
龙儿:大货车,有盲区……
我:爷爷现在怎样了?
龙儿:我爷爷走了……
我:妈不相信这是真的……
龙儿:妈,我们到医院,爷爷已经在太平间了。
我:儿子,我不信我不信……
我:爷爷一辈子没享过福,临走,还……
我:爷爷一定很疼很疼,想说的话都没来得及
我:连一个亲人都没见上一面
……
我不知道,我还想跟儿子说多少的话,都是有关爷爷的……
为什么,好人总是不长寿?在苦苦的追问中,我泣不成声,还是找不到答案。
这么好的老人,就这样带着痛苦带着遗憾走了……
止不住的泪水和对公公的无限的怀念,在我租住的房间里,对着公公祖祖辈辈安息的地方(方向),任自己放声大哭。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手机响了,是同事打来的,我接通了,没说话,那边传来同事焦急的声音,问我怎么回事。
我抽噎着,不能完整的回复她一句。她大概也听懂了,对我说,人死不能复生。我说:我知道……我知道,可我就是不相信啊……
她又好心地劝我:人都走了,你哭有什么用啊,你能把他哭回来吗?
再正常不过的一句话,可那个时候,我彻底失控了:你父母双亲都在,怎么能体会我失去亲人的感受?你没有经历过生死离别,凭什么跟我说感同身受?人是不在了,可亲情永远都在……
是的,是,照顾好自己,明天我再打给你。同事被我吓到了。
我为自己的失礼给同事道了歉,挂了电话。拿着手机,翻看大姑姐的朋友圈。里边果真的有公公一个月前的生日照片。
端详着慈眉善目的老人,感叹世事无常,我把照片保存到手机里。
在我的朋友圈里,发送了一条状态,有公公的照片,更有我的缅怀之意:孩子的爷爷,可亲可敬的人,竟然被无情的车轮卷走了生命!请您允许我再叫您一声爸爸,愿您在天堂里安息!
坐在房间一隅,泪水伴我回忆,公公曾经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昨天;开明大度的公公,和婆婆一起苦心经营的家,我们曾一起走过的日子……
刚结婚时太年轻,不懂事,免不了有跟婆婆上不来的时候,公公会耐心讲个小故事来开导我。
婆婆没念过书,对我说话不好听的时候,公公也会在他们卧室里数落婆婆。
公公经常说:七家八姓拼一家,都不容易,哪有房檐不漏雨,哪有勺子不碰锅,哪有舌头不挨牙……宁当三年苦闺女,不做一年甜媳妇……
公公的话,朴实无华,却让我在生活里明白了很多道理。
古稀之年的公公身体每况愈下,带着病体还在干活赚钱,为的是补贴家用,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
曾经,我们在这个家里,一直努力着,到了最后,都变得无能为力。
2017年,我从家里搬出来那天,婆婆那哀求的眼神,公公那一声长叹……
2018年七月,因孩子的事,最后一次回到那个小院,处理完事要走的时候,想起来过几天是婆婆的生日,给她留下200块钱。
公公一脸的无奈,眼睛望着远处又是一声叹息,我看见公公婆婆眼里有泪花闪烁。
我流着泪向大门口走去,再次带走了有关这个小院的一切记忆。
2018年腊月,在思念的煎熬里,又半年没见二宝了,给他买了些吃的,打电话让大姑姐给孩子带回去。
那天,正好赶上公公生日,托大姐给公公带回200块钱。不曾想,这是我搬出来一年之后,给公公过的第一个生日,也是最后一个。
更没想到,在公公那一声叹息里,竟成了永别!
挽不回的岁月,留不住的生命,无法泯灭的回忆,永驻我心的二老。
一段文字,几度泪流……
十七年的亲情,将会一直伴随着我。
愿婆婆人间寿比南山,愿公公天堂福佑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