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冰千里
抑郁患者把自我看作是那已经被抛弃的对象
那些施加于对象之上的一切攻击行为和凶恶的表示
都转加于自我的身上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抑郁症可怕的是,大多数人们并不承认这种日益弥漫的心理折磨,他们宁愿采用否认和安慰的方式来说服自己。
他们可能依然从事日常生活,维持着日常的样子,但心境越来越坏,让自身难以用一种真实的体验去品味本该有的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他们似乎被自己遗弃了,孤独的存在于自己世界之中,等下一个天亮。
然而一些症状却让他们自我变得对自己越来越怀疑,下面我分别就一些比较典型的自我感受性和外在旁人的感觉,进行描述,希望能够帮助深陷其中的人们更加清晰的认识,以及思索。
首先是一种弥漫的无力感,一种活力的丧失。
这种无力感在外人看来或许有许多的评价,比如“不思进取”、“任务拖延”、“缺乏责任心”、“工作迟疑”、“懒惰”、“若有所思”、“精力难以集中”等。
其实患者本人也能够意识到这一些,进而把这样的责难或者评价归于自身,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把外在的评价体系融入自己内部体系,然后继续自我否认和地自尊感,这是抑郁的一大特点。
其实这种无力感并不是外界看起来的样子,那只是外人对于抑郁人群的一种误会,在他们内心是非常希望做出“成绩”,能像常人一样的感受生命真实的发生。
遇到悲伤的事情会觉得悲伤,遇到快乐的事就会觉得快乐,遇到不平就会有愤怒,其实这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情绪反应,但在抑郁人群中却难以做到。
悲伤的情绪会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并不是真生悲伤之事,比如会因为天气变化而悲伤,因为一句台词而悲伤。
他们需要提升很大力量,才可以让情绪变得真实有效,提升力量本身所消耗的能量远远超过情绪真实表达本身,因此就会没有力气让自己挣脱出来,从而继续这样的无力感。
抑郁人群在无力感的外在表现就是拖延、迟疑、犹豫、精力不集中、懒散,重度抑郁者甚至会在日常生活中丧失功能,不洗澡、不愿意吃饭、不愿意穿衣服、形象邋遢,甚至不愿意出门,宁愿躺在床上、沙发上一天不动。
这种无力感来源于内心的一种无助,无助是缺乏动力,来源于自我对自己不断地否定之后,就像曾经的力量不知道被什么魔力给剥夺了去。
这种否定自己的状态一开始是指向外在的,比如想去做一番事业、进行一个项目、靠近亲密关系、取得好的成绩,那时的力量是充满活力的,是本想把这样的力量通过外在的奋斗、努力取得一种成绩。
然而这样的力量并没有真实实现,现实中对于挫折承受力的降低、人际关系的迟钝、自我要求太高、渴求完美、家人朋友的误解等都会让人有一种挫折感。
经过一再的尝试,这种挫折就会慢慢变成种创伤体验,然后就不再表现出来,变成一种无奈,无奈指向自己内心,变成压抑,时间久了就会自我否认,能量便不会在外界进行投注,就会有一种无力感。
这样的无力感更在于兴趣的丧失。
曾经的兴趣爱好不再成为你生活的情趣,不再为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的有愉悦,而是一种匮乏,一种无所谓。
一件事情之所以成为兴趣是因为心灵的自由和满足,一个喜欢钓鱼的人享受的正是垂钓之那种悠然自得的自由,一个喜欢旅游的人享受的正是那种心灵随着脚步放松的满足,那时你可通过这样的兴趣来满足自身对于自由的渴望。
然而抑郁人群对于兴趣的丧失意味着不再把精力放在对于满足和自由的追逐之中,而是完全回归自我,他正在被自己的“忧郁”折磨,这种折磨超出了兴趣爱好的作用,以至于不再有效。
我一个求助者,原来很喜欢收拾家务,对她来说,一边听音乐一边收拾屋子是莫大的享受,可是抑郁让她彻底改变了,即使家里乱成一团麻、一锅粥,她都视若无睹,躺在沙发上发呆,她告诉我“我甚至都不明白,原来我居然喜欢收拾东西,简直有病!”。
一个酷爱旅行者对于渴望已久的自驾之旅无动于衷
一个读书爱好者面对久违的一本好书视若无睹
一个喜欢陪伴家人的人尽管和家人一起也感觉不到温暖
一个喜欢打麻将的人糊了都不开心
一个喜欢金钱的人赚了一笔外快也并不高兴
这些典型的兴趣丧失正是一种活力的缺乏,表明你的心理状态已经具有抑郁的典型症状。
对于外界而言你已经“逃开了”,最终你在自己身上投入的也越来越少,生活陷入一种停滞,生活陷入停滞的典型就是不再思考,就好像没有电池的钟表,步入了一个静止的状态,时间失去了它的意义。
你正在通过一种自己厌恶自己的方式避开世人,躲开外在的各种关系,让自己仅有的一点活力转向自身的争斗。
请期待抑郁症状之二:自我的争斗与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