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中介
金融是资金融通行为,是资金在不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转移行为。无论直接还是渐渐,金融通过一些中介机构来实现。这些机构带有很强的社会信誉,需要纳入国家监管。
中介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
1、由于比较优势存在,中介不会消失;
2、去中介不代表成本最低,脱媒未必是社会趋势,互联网作为工具还会加剧专业化分工,产生更多专业性中介;
3、互联网会改变中介的产生方式和运行模式,产生方式会呈分布式,而非集中式,事前事后的行为发生定性差异;
4、分布式计算太依赖个体能力,而社会个体能力具备极大差异,最终导致这种自我优化的结果很可能是大量个体的失效,甚至只是简单的零和博弈。
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1、理性人假设,大多数人都是在约束条件下进行最优化决策;2、资源稀缺性和人类欲望无穷性假设。
三类互联网金融概念
谢平:去中介论;
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金融中介不能发挥作用,直接和间接融资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同,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
马云:基因论;
金融机构使用互联网技术自我革新和优化的模式根本不是互联网金融,而是金融互联网;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是不懂金融的外行(互联网)杀进来,成为金融行业的“搅局者”。
媒体论;
媒体众说纷纭的其他互联网金融论。
互联网金融的时代背景
1、互联网改变和颠覆了一些传统的商业模式;
2、我国金融机构的强势,长尾效应导致其对大多数客户的傲慢和不作为;
3、互联网逐渐融入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打破了原先逐层分级的金字塔结构,推动了资源的自我优化配置,体现背后的互联网人格(追求效率、平等、共享);
4、金融体系外对金融暴利的渴望;
国内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P2P和众筹模式;
拍拍贷、人人贷、点名时间、众筹网-----去中介化。
第三方支付模式;
以帮助实现资金转移为特征的互联网支付工具,支付宝、财付通。
渠道销售模式;
1)搭便车模式:给基础用户提供相关金融产品,方便用户同时也达到了销售目的。(余额宝)
2)自建平台模式:专门做金融产品销售,数米网、好买网。
比价模式
以金融机构和产品的信息匹配为基础特征的平台模式,让供需自我匹配。(数银在线、好贷网)
其他模式
基础金融服务的应用。(控财、随手记)
国外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创新型融资服务模式;在线理财模式;信用征信评级模式;社交选股模式;创新支付模式;其他模式;
比特币的信用货币性质
1、存在的信用基础是人对恒定货币总量的预期,可以理解为发行了新的货币,足够规模,对社会便有冲击;
2、经济发展必然有货币超发现象,总量约定也是限制货币替代的发生,要取代其他货币可能性不大;
3、比特币悖论:如果自娱自乐,与金融本质无关;一旦影响社会货币体系,必然纳入监管,去中心化也只是政治体系中多元化货币的一种,无从颠覆。
互联网金融的平台模式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个是海量的市场双边需求,第二个就是需求和供给有效实现一一对应的能力。最终其实是牺牲个体效率来抬高整体效率。
P2P的模式
1)平台模式--平台不参与担保,纯粹进行信息匹配,帮助借贷双方更好资金匹配;
2)担保模式--提供本金担保甚至利息担保的P2P,目前国内主流,集成信息中介,资金中介,风险中介,实则没有牌照的金融机构;
3)销售模式--将金融机构或准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通过互联网以极低的门槛对外销售;
金融机构&互联网思维
一、用户至上不适合金融机构
二、创造价值比纯服务更重要
三、用户至上在金融领域的特殊性
1)服务是有边界底线的,在能力范围内寻求临界点
2)IT界客户体验至上;金融界,风险揭示至上
3)银行间未体现差异化,只能比服务
4)用户至上的理论基础,一是有技术实现;二是有强大的资本支持
5)市场自由竞争,多层次金融市场不切实际
国内第三方支付发展迅猛的原因
1、在国内同时解决了效率和诚信两个问题
2、我国银行主动寻求支付估算外包的结果
第三方支付对金融业的致命影响
一、让我国金融业门槛降低
1、电子支付技术降低了金融资金门槛
2、支付平台组织降低了金融专业门槛
3、金融扩散性增加
二、将于银行业争夺客户和存款
金融业里的大数据
未来的社会形态将呈现出“现代社会的部落制形态”,过去那种集中式、大一统的社会可能会进一步走向多元、分散,甚至去中心化,但由此带来的是整个社会更易陷入小团体有意识,整体无意识的社会方向,从而使得社会的前进方向更具随机性。
社会群体的推演其实是无法预测的,而且在互联网时代更加剧了进程的不确定性。
大数据在金融业里的无效
1、金融是被经济形势决定的
2、金融行业其实不完全符合大数据所要求的逻辑前提
1)样本筛选,通过数据筛选出相同特征的群体出现违约的概率
2)需要足够数量来覆盖统计学里的偶发性特征
对于个人,根据单一维度数据对其进行判断的意义是有限的,不同维度的数据会反映出极为不同的特征,全数据异常重要。
3、大数据的前提--“过去决定未来”,并不总是成立的。
4、金融业的风险滞后,大数据的推测和结果之前存在一段空白期。就单一大数据风控而言,实现风控的数据模型化只是美好的设想,是脱离社会现实的自我意淫产物。
市场经济高效率的背后其实是整个社会的低效率;计划经济从出发点看,是力图构建一个体系,让市场需求能被有效计算,然后以需定产,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
传统银行的思维瓶颈
一、层级管理让银行缺乏市场灵敏度
1)层级的社会必然是非能力的认定2)在层级制社会里,当人达到一定层级后,往往是去能力化的
二、银行的本质决定了其去能力化倾向
大银行依靠磨灭个人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用整体设计来覆盖个人能力的差异,用稳固的制度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对抗风险。
三、制度导致创新的遗失
创新源于两种情况,1)强烈的企图心,极强金钱刺激或者是理想感召2)人到绝境发挥无穷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