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工厂模式是属于创建型模式,又叫做静态工厂方法(Static Factory Method)模式,但不属于23种GOF设计模式之一。简单工厂模式是由一个工厂对象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的实例。简单工厂模式是工厂模式家族中最简单实用的模式,可以理解为是不同工厂模式的一个特殊实现。
外文名 Factory Method Pattern
属 于 创建型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的实质是由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动态决定应该创建哪一个产品类(这些产品类继承自一个父类或接口)的实例。
该模式中包含的角色及其职责
工厂(Creator)角色
简单工厂模式的核心,它负责实现创建所有实例的内部逻辑。工厂类的创建产品类的方法可以被外界直接调用,创建所需的产品对象。
抽象产品(Product)角色
简单工厂模式所创建的所有对象的父类,它负责描述所有实例所共有的公共接口。
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角色
是简单工厂模式的创建目标,所有创建的对象都是充当这个角色的某个具体类的实例。
优点
工厂类是整个模式的关键.包含了必要的逻辑判断,根据外界给定的信息,决定究竟应该创建哪个具体类的对象.通过使用工厂类,外界可以从直接创建具体产品对象的尴尬局面摆脱出来,仅仅需要负责“消费”对象就可以了。而不必管这些对象究竟如何创建及如何组织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权利,有利于整个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化。
缺点
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实例的创建逻辑,违反了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将全部创建逻辑集中到了一个工厂类中;它所能创建的类只能是事先考虑到的,如果需要添加新的类,则就需要改变工厂类了。
当系统中的具体产品类不断增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求工厂类根据不同条件创建不同实例的需求.这种对条件的判断和对具体产品类型的判断交错在一起,很难避免模块功能的蔓延,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展非常不利;
这些缺点在工厂方法模式中得到了一定的克服。
使用场景
工厂类负责创建的对象比较少;
客户只知道传入工厂类的参数,对于如何创建对象(逻辑)不关心;
由于简单工厂很容易违反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因此一般只在很简单的情况下应用。
代码实现:
我们需要一个产品和一个工厂。那么我们先来创建一个产品。
public interface Product {
void name();
}
接下来我们在创建几个实现类,这里我们创建一个产品A和产品B。
产品A
public class ProductA implements Product{
@Override
public void name() {
System.out.println("产品A");
}
}
产品B
public class ProductB implements Product{
@Override
public void name() {
System.out.println("产品B");
}
}
接下来我们需要一个工厂类:Factory来创建产品。
我们提供一个创建产品方法:createProduct
接着我们可以判断产品类型,并根据不同类型来创建不同产品。
public class Factory {
public static Product createProduct(char type) {
switch (type) {
case 'a':
return new ProductA();
case 'b':
return new ProductB();
default:
return null;
}
}
}
以上是简单的简单工厂的实现。在介绍中也说过,但这种实现违背了设计模式的开闭原则。原因是在我们增加产品类的时候就不得不改动工厂类了。
我们可以用反射来弥补这点的不足。
我们修改工厂类:
public class Factory {
public static Product createProduct(Class<? extends Product> clz)
throws InstantiationException, IllegalAccessException, ClassNotFoundException {
return (Product) Class.forName(clz.getName()).newInstanc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