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狐狸说,“比如说,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应当有一定的仪式。”
脚步不会变慢,每个阶段不尽相似却又似乎一直匆忙,停不下来,每件事都需要亲力亲为,不停的过问,既然无法摆脱,就庄严的对待,装饰这种生活上的仪式感。
仪式感是感知世界、感知生活的的态度。
做事需要一种仪式,就是为了保持那种内心的感知。我们习惯把随意的对待解释成内心的随性,仿佛一身潇洒的情态就来源于此,可当这种随性蔓延在生活中时,便是没有了任何生活。我们随时可以拿起一件不经意的物品然后随手丢掉,当需要时会发现不单单不记得丢于何处,甚至连丢的理由都忘记了。所以对待弃物,也需要一种仪式感,丢进垃圾桶也让它静静的舒适的存在着,这种仪式感来源于一种主动的感知。生活如此,不宜轻易搁置。
仪式感是内心与外界的连接。
对着镜子看着自己,梳整下发梢,你知道这是在对待自身形象。每个人内心的世界都是通过仪表,情态反应出来的,无论我面带庄重,还是言语不屑都真真切切的倒映着内心。仪式的物象就是这么一座透明的桥,每走一步都被如实的记录,这种仪式感带着尊重的味道,带着珍视的味道,甚至还带着一种称之为态度的东西,保持一种略带仪式的微笑,不要让来来往往的黑白色调太过沉寂。
仪式感是期待,期待同等的回敬。
读文中的一句,“说一声晚安,不过是换个世界开始想你”,其实每一句晚安已经不是单单的两个字,包含着深切的爱意,抚着你的发梢,轻轻一吻,然后愿一夜美梦,这种内心的庄严,已然带有隆重的仪式感。我说晚安,你说嗯,似乎无限的压缩了这酝酿已久的情绪,被一瓢冷水惊醒。道晚安成为一种职业也不足为奇,需要闭眼前得到安慰的人心不少,需要从其中读出关怀,读出情谊,以获得更加安慰甜蜜的一夜,如同梦一样,尽管虚幻。职业的晚安只是更加孤独罢了。
过节,过生日,甚至纪念日,其实一顿晚餐,一份礼物似乎并不关乎太多,但日子牢记在心,精心的准备,倾心的奉上更加珍贵。
年关将至,女婿儿媳,家都不讲究那份礼轻礼重,人都盼着团圆就好,但一份关怀和想念更令人舒适。
共餐就是双目相对又彼此需要。
出差就带点有意思的玩应,价值不大,零零碎碎的都是随处摆放的小东西,但念着谁,谁的生活里就随处可见你的小物件儿。
朋友每次给男朋友挑礼物总是不停的询问和琢磨,无论好坏。
睡前一个拥抱,是安全感;额头一吻,是安慰;嘴唇一点,是爱意。
仪式感很简单,保存在内心中一点都不麻烦,我们通过仪式表达内心的爱,爱一个简单平淡的生活,但多年以后,仪式下的动作都是满满的回忆。
我需要你,也被你所需要——就有这样一种和谐感。很像偶然引起的幸福的化学融合。就算凑齐相同的材料,将一切都准备齐全,只怕都无法获得相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