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传世名篇,最先了解李清照的人大约都是从这一首词开始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几乎变成了一句俗语,被人们不时的使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头连用七组叠字,迅速营造了出了冷清凄凉悲愁的氛围,为全篇定下了情感基调。带着这种情绪读下去,那种婉转哀愁的情感一直环绕在你的心头,挥之不去,这首词的感染力是非常强大的。
这一组叠字的运用历来被评论家们所激赏,这是李清照的绝唱。千古词坛,唯此一句而已。后世有很多人模仿效法这种形式,可惜没有人能达到这种高度,流传也不甚广泛。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先看音节,七组叠字共十四个字,每个字重复两遍,既是声音上的重复,也是上的往复。声音重复七次,情感往复七次,一次次加成、一次次强化,读完了这十四个字,读者的情绪已经达到了顶点无以复加。仅仅是文字的组合就达到了这种效果,李清照不愧词坛大家。
那么这十四个字强化的情感是什么呢?冷清、凄惨!实际上这十四个字就是这首词的总纲,李清照在开头已经很清楚明白的告诉了读者这首词的内容。
实际上李清照一直在寻找:寻寻觅觅。寻找的结果是什么呢?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个结果包括了两部分:外部环境——冷冷清清;内心感受——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忽冷忽热的时候,最能将养调息。这是环境的冷清。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淡酒急风,冷冷清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天边的大雁飞过,仔细一看,原来是旧相识啊,它的出现使我更加的伤心不已。大雁尚且可以远飞避寒,而我却只能独守这凄凉度日,怎能不伤心,怎能不凄凄惨惨戚戚?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凋谢(古人又称菊花为“黄花”),萎落满地;我内心忧伤憔悴,哪有心思摘花赏惜?满地残败的菊花和忧伤憔悴的内心,冷清与凄惨交织在一起,分不清是冷清带来了凄惨,还是凄惨产生了冷清。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守着窗子,我一个人怎么捱得到天黑?天黑了,只能更加孤寂难耐,一个人怎么受得了?是啊,忧伤凄惨的人最好孤独的天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那窗外的细雨,一滴滴、一点点的敲打在梧桐树上,淋淋漓漓到了黄昏也不停休。“伤心的人别听慢歌”,淅沥的雨声仿佛敲打在了词人的心坎上,一滴、两滴、三四滴,冷清的滴沥声就像是一首节奏缓慢的悲歌,使词人陷入凄惨的心境无法自拔。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时候,怎么是一个愁字能形容得了呢?是啊,乍暖还寒、淡酒急风、相识的大雁、凋落的黄花、独自守窗、点滴细雨,这林林总总加到了一起,怎么能是一个“愁”字所能概括的呢?
此时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北宋灭亡,被迫南渡;又经历了家亡——她深爱着和深爱着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故去了。经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一直在努力的寻觅着,也许是家国的稳定,也许是内心的依托,然而她失败了,她努力的寻找只得到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