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诗词的兴趣源于初中二年级那一年,当时教我们语文课的老师是一个年轻的男老师,中等个子,眼睛小小的,说话非常和气,无论我们怎样的淘气,他从来都不凶我们,和学生们的亲和力非常强。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那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钢笔字,像极了汪国真的字体,他喜欢读书,尤其是诗词,我至今还记得他抄写的那厚厚的一本诗词集,在课余的时间,我去他的办公室里,把他抄写的诗词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我在他的本子里记住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背会了《江城子》《水龙吟》等诗词,虽然不那么懂,然而诗词的朦胧含蓄之美悄悄的植根在我的心里。有一次,老师对我说:“你来给同学们上《陋室铭》这节课吧,回家后好好准备一下。”我异常兴奋,感觉就像接到了一个神圣的使命一样,晚上在家里像模像样地备起课来了,直到深夜。后来我怎么上的这堂课在记忆里不那么清晰了,然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句子倒是深深地印在头脑中。
上学期间,为了应付语文考试,曾经背诵了许多诗词名句,似懂非懂的。后来随着年龄见长,多数都已经淡忘,只是偶尔看几首诗,也不不大追究其诗意。
十年前我开始做一名语文老师,这才再次有了与诗词接近的机缘。因为自己没有考试的压力,也就不再有背诵古诗词的动力。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督促学生背诵杜甫诗歌,我也跟着背了起来,没想到自己还能背诵几首下来。这让我多多少少有一点成就感,打算接下来的时间里多背一些古诗词,慢慢来,积少成多,看看坚持下去对自己会会产生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