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发布的《中国社交媒体影响报告》显示,国人平均每天打开微信14.5次,一年花292小时在社交媒体上……现代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看资讯追热点刷微信看朋友圈,深怕一不留神就错过什么,落伍了。
但事实上我们会错过些什么呢?订阅量最高的50个微信公号去年发了26000多篇文章,排名前两位的是娱乐八卦和情感类鸡汤。回想今年的热点,从近期的罗一笑捐款事件到此前的王宝强离婚风波、papi酱爆红……大家一拥而上又迅速被新热点吸引,转移目光。
李笑来说,几乎所有的低等动物双眼都长在两侧,没有视觉盲区,是一种安全的设置。但这种全视角就没办法把目光集中在一点上,不能长期、深入观察和思考。也是因为如此,它们的注意力时刻消耗在身边发生的一切,没有过去、也没有将来,被困在永恒的现在。
这种情形看上去有些熟悉,虽然我们眼睛进化到了前方,可以聚焦,但科技的进步却让我们重新拥有“全视角”,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眼睛一睁开就习惯打开手机看各种APP,点赞、评论、有人调侃说有一种皇帝批阅奏章、君临天下的感觉。但这只是错觉,碎片化的信息、参差不齐的质量、真假难辨的说辞消耗了注意力,不能专注在某个方面深耕。
几乎所有的进步都是放弃了部分安全感才能获得的。
所以,让渡部分安全感,少刷微博微信朋友圈,不太在意“跟得上潮流”“及时给朋友点赞”,把宝贵的注意力从保质期短的话题移开到保质期长的经典或专业书籍,也许过上几年还能有得聊。而关心朋友也不只是及时点赞,有些人并不潮,但关键时刻需要质询建议意见,大家想到的还是他。提升自己,做朋友眼中可靠的人不是更好吗?
被安全感禁锢的例子比比皆是。
大的方面说,一代甚至几代人追求铁饭碗最终遭遇下岗;多少人被父母以死相逼三十岁前买房结婚但貌合神离;想出去闯闯、创业却怯于不可知的未来,止步于想象。
小的方面,所谓社交恐惧,其实只是太过在意别人的评价,视野被当下、身边的人所束缚,没有安全感罢了;自命清高,也许是怕与领导正常有效沟通被看成是拍马屁;团队合作却控制欲强,哪方面都要深究细节,也是没安全感,不信任其他人的专业精神。总之,
追求百分百安全感会被困在永恒的当下。适度放弃安全感,才能长期深入思考。但适度放弃安全感,并不是主张冒险。
适度放弃安全感,弥补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对外是寻求合作与信任,专注于自己优势,在了解、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与他人优势互补,学习信任他人。
对内则是勇敢,勇于放弃部分安全感。很多大智若愚的人通常是专注自己的领域,其他人情世故等方面漫不经心。并不是他们没能力,只是主动选择了不在意而已。
所以,现在起践行:
关闭全视角,少刷微博微信、关注无聊八卦;
学习不在意周围人的评价,除了建设性意见外,专注自身成长和技能磨炼;
努力摆脱舒适区带来的安全感,不断挑战、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