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一个人的日子里,杨绛先生一个人通过《我们仨》来怀念三个人的日子。即使如今春风拂面、雪花飘扬,但那些各自奋斗、相伴生活的日子,依旧是杨先生记忆深处不停涌出的温暖。
在杨绛先生的眼里,钱钟书先生不仅仅是“文化昆仑”,不仅仅是口如悬河、巧思善辩的狂妄才子;钱媛女士不仅仅是为人刚正的尖兵,不仅仅是治学严谨教授。他是恭顺严谨的儿子、拙手笨脚的丈夫,也是嬉戏玩闹的父亲,更是对文学满是执拗的笔者。她是父亲的朋友、母亲的帮手、更是因为她,才组成最完整的“我们仨”。一个个相处的画面、一声声甜蜜的呼唤,都在笔下流转,写出最动人的文字。
《我们仨》里,杨先生讲述了一个“万里长梦”,梦里杨先生在码头一站站相送钟书先生,每一天清晨她都会蹒跚的去那个船舱,和钟书先生讲述曾经的点点滴滴,圆圆在她们刚刚到达客栈的时候,还能陪伴她一起看望钟书先生,后来圆圆生病了,她每天在“梦里”和圆圆见面,了解圆圆的情况,再和钟书先生娓娓道来。就这样,她陪着钟书先生走了一站又一站,圆圆却在中途“回家”去了,是爸爸让圆圆“回家”的,圆圆放心的走了。随后载着钟书先生的船也走了,杨先生再也找不到那个船舱。然后她开始一个人过着“我们仨”的生活,即使如此,她依旧觉得充实。
有一个聪明、孝顺、正直的孩子,大概是每个父母所期盼的。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更是每个人都向往的。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的父母、孩子,组成一个个家庭。或是三个人,或是四、五个人。每一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有严谨的母亲、和蔼的父亲、俏皮的女儿;有严肃的父亲、温和的母亲、幽默的儿子。孩子的一言一行大半来自于跟父母的学习,小半来自于后天的培养。也许时刻的陪伴,给予孩子的是全面的呵护,那些许的分离,依旧可以给予孩子生活的历练。
人们常常说“棍棒出孝子”“慈父多败儿”。还未为人父人母的我们,没办法感受到育儿的艰辛。只能说作为子女的我们,父母的谆谆教诲我们都记在心上。我们能分辨善恶,也能看清是非,我们都会做一个好孩子。
《我们仨》是我们家,我们家有最爱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