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在打转,犹犹豫豫地,大家六人还是选定中午吃江西小炒。
对于吃什么,犹豫主要是是那家江西小炒比较远,选定是因为公司周边的菜都已经吃惯了,甚至有人说“我可以知道明天吃什么了”,而且江西小炒还是挺有味道的。
走在外面,这冷风吹的,虽然把自己裹得很严实,但是感觉自己像没有穿衣服一样,身体抖得要死。弱小的我只能躲在他们后面走,阳光在后面赶。
走过两个红绿灯,终于走到了店门口,这家是街道第一家店,原先我们没有吃过的,之前吃过旁边新开的川菜,那时感觉还不错。
站在店门口我们犹豫着如何选择,店里的老板娘大喊到“快进来,里面有空桌”。
这样我们也不想犹豫了,就涌进了店里。
里面装修有点像我之前吃过几家江西小炒的店,主色是黑色和红色,墙体是棕色的塑料护墙板,挂着他们的菜的照片,顶是白加黑,地也是这样,有深深的油腻感。
我们找了店里最深位置的圆桌,分次坐了下来。
环顾四周就两桌有人,包括我们自己。当时我有点嘀咕,这里会不会不好吃。但既来之则安之,我们还是点完菜——我自告奋勇地点了3个,卢工2个,朱工点了一个——就在饭桌上拿出手机等菜了。
本来我还是想叫大家一起玩把游戏的,可看到大家都玩低头玩手机,所以那个时候没有把那句话喊出来。
“哎,老板、老板!”
由于旁边的电视声音很响,隔壁的顾客就反应给老板娘,说电视声音把他们讲话的声音给盖掉了。
等菜的时候,游工倒是插了一句,说怎么大家都在玩手机啊。
然后卢工回了一句,说那我们要干什么啊。
哈哈,其实我当时还想来一句,“玩把游戏啊!”
当然咯,那个时间点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玩了,因为菜要上了。
只要一道菜上,其余的菜也很快上了。
其中我点的一道菜“红烧鲫鱼”出了偏差,老板娘说没有鲫鱼,让换一种鱼,然后她“推荐”了扁鱼。
卢工他们好像不怎么喜欢这种鱼,说了其他鱼还有没有。
得到了几次否定的答复,最后没办法就只能被迫点扁鱼了。
等了几分钟,第一道菜——炒豆干好歹上了。
放下手机,该进食了!
插一句,我喜欢在先闻到味道之前吃到味道。
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因为我总认为嘴巴里也是能闻到味道的,嘴巴把菜包住,然后细细咀嚼或者大快朵颐都能同时感受到两种感觉。
气味它似乎有生命,在躲避着我们的生理上牙齿咀嚼的碰击,如一种气流在口腔里回转;或者它是在躲避,逃向了鼻腔,然后你鼻子一抽动,外面的和嘴里的味道全然混在了一起。
有时候它会躲进自己的血液里,随着血液的流动,你会意识到你被好的味道牵引,感受它的流动,流向四肢百骸。或许你会眼睛一亮,或许会虎躯一震,直起腰来,然后在细细品味这种感觉。
这真的很奇妙。
有时候自己像小孩子一样,被小小的棒棒糖用同样的方式来来回回骗了几次,鼓起腮帮子说下次不会这样子,可到了下一次还是这样。
有时候好的味道你会忘不了,直到你吃到了更好的味道,这个味道赶会走了之前的味道;差的味道却只能在鼻腔里回转,想抢占血液原来味道的位置,可是原来的味道却把它赶走了。
有时候你尝到差的菜,你会皱眉头就是那差的味道被逼出口腔,那种感觉达不到你的美食兴奋点。
所以我经常去吃原来的饭馆,吃原来的味道,喜欢同样的味道在原来的地方来来回回、拉锯似得抢占那唯一的“位置”。中间那过程你会感受到身体的兴奋,脑海会再次提醒自己下次再来吃。
但是实际情况下,气味一定会比筷子快,在气味干净的或者环境还可以的餐馆,你基本做不到,除非你捏着鼻子吃,但是你要那么难受地吃饭干嘛;在大排档、大食堂那种热闹的环境,空气中弥漫着所有温和的、刺激的味道,此刻你就可以做到,因为本身菜在送入嘴之前被环境周遭所干扰,你感受不清楚菜散发的味道。
但我就是更喜欢在热闹的环境下吃,你因为能做主这个菜。氛围也好,味道也好,你更能参与其中。
回到吃菜上面。
说实话我们吃菜还算快的了。女生有点怕辣,问老板娘拿一个碗,然后老板娘直接说了是不是很辣。我感觉这直觉是真的很厉害,生活经验告诉了她这个客户感觉这个菜是辣的;只是我感觉这菜好像没有在其他家吃的辣。
话又说回来,每个人的辣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反正卢工是可以直接吃辣椒的。我是佩服的。
鱼也很快就上了。
一开始吃着还行,大家也说这鱼味道不错,可吃着吃着,调皮的朱工发现鱼只有一半是熟的。
以前说半生半生,也是代表鱼或者肉没有熟。
这鱼只有半边是熟的,另外一面是半生的。我没有吃到,但是想想这味道应该很奇怪吧。
我自己想试下,但我还是稳住没动,那根神经拉住了手。
这情况第一次我们遇到也是想笑,笑着叫了好几次“老板、老板。。。。。”
千呼万唤始出来,终于叫来了老板娘,让她处理这个问题。
“怎么还没有熟呢?”
我想,“难道问我们啊?”
她歪着头,另外一只手挠着头,说完也不解释就拿走了鱼。
可还没有等大家当面去质问她,问“什么会这样“,或者”怎么样更好的解决”,她就走了。
她走了之后,朱工夹着其他菜,信誓旦旦地说,鱼肯定是会换一条做的。
卢工也回应着说,应该是吧。
我这种事虽然没有遇到过,但是我遇到类似退回去的菜,只要不是大问题的,像这次的问题基本是加热烧熟、回炉重做就算了。
以前在杭州和我姐在吃杭州菜的时候,发现青菜上有虫子,叫来了服务员让她重新烧一盘,没有去说免单什么的。
之后再上来的青菜,你会认为厨师是真的重新烧了呢,还是只是把虫子摘掉呢,或者我直接会感谢厨师没有在菜上吐口痰就行了。菜上了,不还是要吃的嘛,想那么多干什么?
反正我不会期待老板会重新换一条鱼烧。当然我也是这么说的。
我们其他菜也吃着,饭也吃着、拨弄着。
没过多久,那鱼终于被老板娘鼓捣地端上桌了。
好家伙,我果然没有猜错,老板只是把鱼重新加热了。老板把鱼翻了个面,把完整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看,好像是重新烧了另外一条鱼似的。
只是鱼旁边的配菜全然没有覆盖在鱼身上,红的汤,绿的菜半搭半不搭地围绕在盘子周边,反正鱼是孤独的一个个体,趴在盘子中间。我想也不知道是谁欺骗了谁。
看着菜,我说了句“我没有说错吧!”
大家到也无所谓,不解释的筷子还是直直地夹向了半残的、早就被开膛破肚的鱼。
我夹了一块,试着抿了一下,砸了砸嘴,“嗯,熟了!”然后放心地再次夹了一块,就着饭咀嚼了下去。
多说一句,我怎么感觉吃过好几家的江西小炒的饭还有其他沙县小吃的饭永远是黏连在一起的,仿佛饭粒与饭粒像永不分开的恋人,你用力甩饭勺是甩不掉的,只能用筷子把饭撬下来,虽然不用很用力,但是过程就是别扭。
饭勺的饭永远弄不干净,饭勺上剩下的饭被笔直地分开,那形状就像被开垦过的田地,沟壑纵横。
这个又和大食堂不一样了。他们的饭很少黏连在一起。
有时候我也在想,那个大食堂的师傅和江西小炒的师傅会不会同一个学校毕业的,他们对于煮饭的技能是不是有所偏差呢,或者他们的师傅教法是本来就不一样的嘛。我想如果有意改善是不会这样的,因为经验来说他们完全有能力改进的。
饭不强求好吃,但是感觉黏连在一起的饭总感觉不是很对劲。我不是矫情啊,只是有点疑问而已。
对我来说饭都是一样的,小时候吃的饭有时候就有这样的。如果你仰着头看着奶奶,说这个饭不好吃。你说了后然后犟着不吃,可你驽着劲到最后你肚子会叫你这个饭的。所以习惯了就好,只是现代生活改善了,自身希望这小小的要求能好一点、能达到。
最后大家饭菜都还是吃完了。
只是这家菜没有我学校门口的那家好吃,而且他们的“家常豆腐”本来我是满怀期待的,因为学校的时候我是经常点的,可是在这里却是另外一个味道和视觉体验。
首先整体感受这豆腐油炸过于老了,豆腐包裹着一片黑色的焦片,夹起一块,尝了下,豆腐竟然有点发霉的味道,也可能是他们家豆腐本身就是这样的,但是我怀疑这家的豆腐必然是有点放置久了的。可是我还是咽了下去,反正吃不死。哈哈!再来一块!
真的,我认为店开在这种地方应该是比较OK的。因为在这里,饭馆很少,但是人很多啊,很多家都是挤满了人,外面总有人站着等待空座。
可是在这家吃的却是只有两桌,有点空荡,这就恰恰说明了问题。
吃菜的时候无意间瞄到门口玻璃处右上角贴着“店面转让”,下面还有他们电话号码的一张白底黑字的小广告。
吃完出门的时候,我想这就是他们生意做不下去的一个原因吧。
这里其他菜我就不想品论,差强人意,虽然学校那里店面的装修我直接可以说没有装修一样,环境贼差,直接是老式建筑,但是这里菜与那种在学校的味道却是不能比——虽然叫同一个名字。
回想起来,嗯?.........
好吧,只是我多想了,能吃饱就行了,还管那么多的味道,有点矫情了!
付完钱,哎,溜了!
下次换一家吃!
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