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在简书的第300篇文章。
虽然,我的文字谈不上文笔,但我记得自己的初衷:给自己的人生留份印记。简书就是我的小树洞,记录我的喜怒哀乐愁。
最近这几天上课,一直遵循一点,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发现,我自己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挺开心。想我之前苦哈哈的口若悬河,学生无所事事地左顾右盼,或者捏着手上的小玩意,看到了气不打一处来,没看到等到作业谜底揭晓时,我又一气不打一处来,有时把问题看到学生身上,如今看来是我错了!
今天,学习童话故事《一块奶酪》,依旧是略读课文。主要讲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一起搬运奶酪,搬运时,它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最终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命令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的故事。
我先让学生读了阅读提示,明白了要求,然后自由读文,标注自然段,同时画出蚂蚁队长的几次命令。
阅读前我先问之前教的阅读方法是啥?学生很快答出按自然段顺序读,一边读一边画。好,这我就放心了,让他们按照这个方法读。
读完后指名领读黑板上“争先恐后、七上八下、四面八方”,并说说意思,大部分同学能联系生活实际说场景来理解。接着又出示“处理、稍息”,明确多音字“处”和“稍”。
进入正文学习,让孩子按顺序读出蚂蚁队长命令,说说蚂蚁队长的下命令背后的原因。
第一处:“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第一个孩子添字,第二个孩子指出后自己读,读得很流利,但是没有读出队长的感觉。第三个孩子读得盛气凌人,但是,蚂蚁队长并没有生气啊,第四个孩子读得就既有威严又不失平和,得到了大家的掌声!我让大家说说他强调了哪些词语,每人指出来,我有用夸张的语调读了一遍,学生马上意识到“只许”“不许”“谁……就要……”就有命令的意味了。特别是有个孩子说,他发现蚂蚁队长宣布的话语后面都是句号,不是感叹号,所以不用太威严。我为他的发现叫好,夸张的说比老师想的都周到,太值得夸一波了!
第二处:“休息一会儿!”
让孩子说说蚂蚁队长为什么让大家休息一下。有孩子说看大家太累了,我提示:联系上下文看看,马上有孩子指出,他想吃奶酪渣,怕大家看到,所以让大家注意。我又夸他们会读书!
第三处:“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大家都看出了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因为上文说“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所以,蚂蚁队长只好下此命令。
第四次:“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这次命令的理由是什么呢?孩子联系上文“大家依旧不动,眼睛望着别处,心却牵挂着那一点奶酪渣”,蚂蚁队长只好让他们走开,走开后自己好独吞奶酪渣。呵呵,也是!
第五处:“立——定!原地休息”
这次不用提醒,大家都知道联系上文,因为小蚂蚁们消失在草丛里了!
第六处:“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
这次联系上文,看不出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我又提示:看下文!孩子们知道蚂蚁队长是下定决心自己不吃了,才有此命令。
第七次:“这点奶酪渣是刚才弄掉的,丢了可惜,你吃掉它吧!”
蚂蚁队长想到了最好的处理方法,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这样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这时,问孩子们命令出现了几次?答案显而易见。回忆《卖火柴的小女孩》“擦火柴”五次,《那一定会很好》那句话出站四次,孩子们再一次强化童话故事的秘密——重复!
这些都是蚂蚁队长的语言,它的心理有描写有几处?这次用~~~划出。
学生再次默读勾画,教室的安静是思维在流动。很快找到一处“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怎么办呢?”它的心七上八下,这时,可能还想什么?学生自由发挥。有的说“好想吃呀,太美味了,可是,吃了被人发现要受惩罚啊!有的说“怎么办?要不,我把他们支开,就可独享美味了!”都不错啊!
我又抓住“犹豫”一词让学生想象,它可能心里想啥?学生a说“吃吧,嘴巴是过瘾了,可是被人发现就不妙了,他们回来一看奶酪渣不见了,我不就露馅了!”学生b说“前半部分和他说的一样,我觉得蚂蚁队长肯定想着,即使没有人发现,可是,自己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会良心过意不去的!”这个回答简直令人叫绝!
是的,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我告诉孩子我们猜蚂蚁队长的心理就叫做“猜读”,为下一阅读策略单元做铺垫!
结合课文再次追问:你喜欢蚂蚁队长吗?
毫无疑问,都喜欢!理由呢?有的说:因为它爱护幼小;有的说因为它能管住自己;有的说因为他以身作则。是的,“爱护弱小、自律、以身作则”就是最好的总结。
最后一个问题:课文讲件什么事?鉴于三年级孩子概括能力较弱,我用填空的方式降低难度,孩子们也能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出主要内容。
课文学习就圆满结束,时间卡得刚刚好!哦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