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龙在2018年员工大会上演讲时,说过这么几句话:自古套路得人心,这是一个套路的舞台。如果要做套路,请高级一点。
当然套路也不是一下子就高级起来的,它跟很多事物一样,也经历了一个产品迭代升级的过程。但是,好像无论在哪个级别,我都没有逃出过别人设的套路。
0.1版本: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这句话你现在听了会不会笑一下?对,当年的街头巷尾、农贸市场、甚至超市的一角都会充满这个声音。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过年前几天,老家乡村集市的街头,某个卖袜子手套帽子围巾的摊位前,一位中年男子左手拿袜子右手拿帽子,不停地高喊:过年啦!穿新衣戴新帽,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他一边喊,还一边在手指上旋转帽子,就像东北二人转里演员边跳舞边转手绢,引得路人忍不住多看几眼。我当然也没能免俗,跟着看,看着看着就买了一套帽子围巾——其实我根本不戴帽子的。
这如果不算套路的话,至少算是促销有方——吸引眼球,聚拢人气,就跟现在起文章标题一样。
0.2版本:通通一元、全部一元(起)
比起0.1版本,这个升级迭代后的“全部一元(起)”更抓人,一元便宜啊,不会引起别人本能的警惕之心,再加上它喇叭里用一个或甜美或高亢的声音循环播放着“一元钱最便宜、一元钱最实惠,一元钱,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这时候你的脚步真的会不自觉跟着它的声音过去看看。
我也被吸引过两次,一次是进去买了几个笔记本,一次是儿子闹着进去买了一个玩具小马。都是一元钱?那是不可能滴!跟市场价几乎平齐。一元钱的东西也有,都是小勺子小刷子之类的。
类似的还有“五块钱三个”、“十块钱两件”、“最后几件,便宜卖啦,只要两块钱”、“工厂倒了,老板娘跑了,老板哭了”……广告做到这份上,心疼老板几分钟!
别忘了,它是“通通一元起”。“一元”是套路,那个“起”字后面的东西,才是真实的目的。
1.0版本:大减价、大出血、跳楼价,最后一天
“最后一天”的套路不知道有没有人信过,反正我信过,后来我才知道,这叫“限时促销,给用户一种紧迫感,促使他赶紧下单”——真是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
我第一次被“最后一天”套路是在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上,那是我第二次逛南京东路,走着走着就看到某店门口一个大大的招牌“最后一天,清仓大处理”,卖的是某polo杉。
当时我想,南京路应该不会有假吧,何况很多人都在买——这就是品牌效应——价格也合适,就跟风买了一件。
结果呢,八年过去了,现在去南京路步行街,那个店铺还在,他们还在“最后一天大清仓”,真不知他们仓库有多大,还要清几年。
我还有一次被“最后一天”套路是买书,一家书店也打出了这样的字眼,书本还是“按斤买”,我当时“大出血”一次,但是接下来的半年,我每次路过它都还是“最后一天”,看得我心里怪怪的。
至于什么大减价、大出血、跳楼价,“最后两天冲冠”,都是属于“最后一天”的同款。
又笨又图便宜,被这种套路也认了,只是消耗点钱,毕竟也买到东西了,只是下面写到的套路就有些……除了叹息,不知道说什么,词穷!
2.0版本:给你讲个故事
后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普及,套路迭代的非常快,让人眼花缭乱,但最普遍的是,动不动就有人“给你讲个故事”。
于是我看到大量温情鸡汤的,鸡血励志的,风趣幽默的,朴实动人的,悬疑紧张的,丝丝相扣的……好故事!
我以为只是个单纯的故事,可没想到几乎每个让我或落泪、或开怀、或沉思、或沉默的故事结尾,都有一个广!告!
后来我才知道,我看的不是故事会,不是小说,是被称之为软文的一种变相的广告!它的目的就是带着你的思路,跟着它的节奏,然后心甘情愿掏钱!掏钱!掏钱!
我沙雕,被洗脑洗得不轻,掏了好多次钱之后,才意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文案走心走肾,我买,但是你产品别伤心伤肺好吗?每次买了那些大号文案的产品,到手以后,我就上演一遍蔡小姐和郭先生的春晚——
——“说好的买房送家具呢?”
——“那您家具买了吗?您买我们才能帮您送啊!”
——“水池里有鱼在游,有天鹅在飞。那么鱼呢?”
——“被天鹅吃了。”
——“那天鹅呢?”
——“吃饱了飞了!”
……
以至于以后我再看到软文,都形成了两个惯性——
第一,对自己灵魂三问:不买会死吗?晚点买会死吗?换别家的买会死吗?
第二,再来一个直击内心的终极拷问:我到底是买他家的产品还是买他家的文案?!
然后,后遗症来了——每次看到一个故事,我都忍不住叹一声:此处应有广告啊!
3.0版本:陪伴你成长,带你赚钱带你飞
不得不说,商家祭出这个3.0版本的法宝,杀伤力还是蛮大的。
因为它开始对我们进行分类了!(我此时脑海里出现了一句不和谐的标语:垃圾分类,从你我开始)!
一个商品不可能赚所有人的钱了,所以一再强调:细分领域,瞄准目标用户!
于是有人说带你读书,有人说带你理财赚钱,有人说带你管理时间,有人说带你职场成长……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感动中国栏目再开两档吧!
当然谁都不是傻子,光这样说我们是不会信的。
没关系,商家有的是套路。最常见的就是动不动来一个暖心动作,再不然就从你身边人下手,告诉你“你朋友的孩子也在用”,而且,“非常有用”。就像针对老年人买保健品一样,一个一个“攻克方案”360度无死角环绕着你。
我一直都是“很傻很天真”,被别人“陪伴成长”了几年,结果是:我还是我!既没有变成他们宣传的样子,也没有变成自己期望的样子!
后来我终于练出火眼金睛了(被当韭菜收割太多次了),我不适合别人陪,只能自己走,否则我“成长”得连吃泡面的钱都没了!
唉,每一个火眼金睛的背后,都有一个踩过无数坑的历史。
真情自古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商家套路深,繁花渐欲迷人眼,总有一款适合你!
但是商家无论营销套路怎么变,底层逻辑永远不变——让你掏钱,再掏钱!我还是那么笨,辨不出扑朔迷离的繁花枝叶,守住钱包的唯一之道就是每天灵魂终极拷问:房贷还了吗?
没有!那好,继续开开心心攒钱,快快乐乐还款,过愉快的小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