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将自己的写作统以“成长”为主题,却又感主题太宽泛,还是希望具体些。主题词倒不必如此,诗意些、概括些皆可。
如果主题设为成长的某一方向,也就是工作中的成长,或是为人处世中的成长等等呢,又着不合我心意。
想到在简书写作之初心,是作为日记的第二思考阵地,希望自己在遇到生活、工作、学习、娱乐中的一些事情时,能够有所感、有所想,而不是叙述流水账、说过去便过去了。因此观察这半月有余的随笔过程,确实将“随”落到极致,每个方向都想吐出些东西来。因为知道现阶段的自己知之甚浅,写出来的固然也是如此,但如一直这样随性而写,随性涉猎,便纵然写出大千世界,那也是幼稚、低龄化的东西,图个怡然自得罢了。这更不是自己想有的结果。
但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深刻感受到这也是认识自己、塑造价值观的过程。所谓价值观,就是人对事物的价值、喜好、取舍的判断与选择。因此写至现在,若说对自己这里写作的价值判断,那在刚开始随想随写的基础上便希望自己能在某一稍微明确的方向上能够有所精进,而非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这个“某一稍微明确的方向”,不可过于宽泛,亦不可过于狭窄。
“成长”作为人生非常宏大的命题,自然不适用于此,但其仍是隐没其中的必然的主线。也就是说,如果简书内容的建设就是栽培一棵树的话:这棵完整的树便是自己的简书;这棵树的根基,也就是个人学识、经验的基础,其秀于内;这棵树的树干,便是整个行文的主题,其是柳树、桃树还是桂树、梨树等,而显于外;其树枝则是主题内的分支;叶、花则是各分支的延续,也许是一个道理、也许是一个事物;那最后的果实则以一篇内容展现出来。但无论如何,这棵树,从幼苗,到小树,到大树,既是简书创作内容的完善,更是个人内在学识、经验的成长之路。
由于不随性随心的行文难免使自己兴趣提起两日便动摇起放弃的心理,所以其方向亦不可过于狭窄,如形式上只做“读书笔记”、内容上只做“心理学”相关此类等等。也因为自己的读书习惯仍在培养之中,阅读进度慢不说,思考则更甚,一月一篇的写作固然会有时间打磨,但对于自己本来就不擅长的写作也是难以练习。所以,这也是自己不希望把方向走窄了的缘故,当下的自己希望更新频率高些,既能加强自己的思考,又可以逐渐摸索出属于自己的行文风格,也不至于将兴趣给磨没。
故此,现在仍未想清到底该定何主题,接下来会拟几个方向作为选择,待明确了后,再定一“花枝招展”的主题词,未来的行文将在此主题下,尽力朝一个方向使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