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铜铁17 :北宋狄青(最高军事首长)
狄青--武曲星驾到,文官体系惊惶
宋朝是「陈桥兵变」催生的,也被它扼杀了安全感,决定把自己定位成「文艺青年」。为了让军队叛变成为不可能,发明「文人至上主义」,授权知识分子跟皇帝共治天下,不但管理行政立法司法,也外行充内行管理国防军事:
﹡在军队里,皇帝担任董事长,掌握军权(最后决定权)。
﹡知识官僚当总经理,掌握实质上的军权(建议权)。
﹡军人跑龙套,根据长官的指示,率领士兵执行作战任务。
在元月份广西大捷之后,虽然文官体系阻挡了几个月,仁宗还是在五月打破传统,擢升狄青为枢密使(国防部长),文官集团感到天地快要崩塌了。
庞籍「结果论」
老长官庞籍反对-- 这回把狄青提升成军事最高首长,将来再有功绩该怎么办呢?而且武将当枢密使破坏传统,狄青会成为文官系统的公敌,恐怕没办法善终。
根据庞籍的逻辑,奖励文人是应该的,但军人尽量不要奖励,否则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这是什么出发点,造成了什么潜规则、什么环境?「文人至上主义」(阶级意识)像逐渐沸腾的温水,把人性里的开放和公平意识蒸发掉了。知识官僚忘记道德,剥夺军人和百姓的尊严,放弃谦谦君子的内涵美学。
知识官僚防范同胞,对草原民族敞开大门,辜负了「管理国家机器」的责任,又能得瑟多久呢?将来会把江山送给外国人(元朝),成为被轻视的四等公民。
欧阳修的「怪力乱神腔调」
狄青担任最高军事首长之后,诡异的谣言满天腾飞,有人看见狄青家里出现奇怪的火光,小狗长出角,有人看见狄青穿着一件黄袄,这些在在暗示武人不是人,而是妖魔或野心家。
大宋号称最精致的时代,高级知识分子妆点得干干净净,自称是君子。但御史群放弃知识和常识,引用谣言、迷信(怪力乱神思维)做有罪认定;其它学霸也暂时放下党争,像合唱团那样要求解除兵权。
例如京城淹水,皇帝本来应该检讨自己,并且清理沟洫系统。但欧阳修用怪力乱神思维,把水灾扣在狄青头上:「水者阴也,兵者阴也,武将者亦阴也。」
在一票奏褶当中,欧阳修《论狄青》最有代表性。他超越庞籍的论述层次,进一步发挥「文人至上主义」,强调武将是二等公民,士卒更是底层小人物,会像盲目而噪动的狗群,逼着武将造反。
《论狄青》的逻辑是:
1. 武将如果人气高、权力膨胀,会对国家不利。(「武臣掌机密,而为军士所喜,自于事体不便。」)狄青有领导才干和魅力,那就更危险了。
(「军士本是小人,面有黥文,乐见其同类。见其进用,自言我辈之内出得此人,既以为荣,遂相悦慕。加之青之事艺实过于人,比其辈流又粗有见识,是以军士心共服其材能。...自青为将领,既能自以勇力服人,又知训练之方,颇以恩信抚士。」)
2. 士卒是群犬吠声式的小人物,容易接受煽动,或许会逼着狄青造反,伤害国家。(「青之恩信亦岂能遍及于人,但小人易为扇诱,所谓一犬吠形,百犬吠声,遂皆翕然喜共称说。」)
3. 武人(二等公民)只要被知识分子怀疑或流言攻击,即使缺乏事实根据,还是应该急流勇退,让争议飞一阵子,直到消失(「以止浮议」)。但武将程度low,不懂得进退。
欧阳修的结论(建议)是,先解除狄青的兵权,观察一阵子,如果确实规规矩矩没有野心,就能还他一个善终(「可以永保终始」)。
文彦博 利益劝说
仁宗为狄青辩解,说他是忠臣不会造反。文彦博比欧阳修干脆多了,没有拿起笔畅言一千多字,他直接抛出一句话:「太祖岂非周世宗之忠臣?(皇帝的父亲太祖也对周世宗尽忠,还不是被披上黄袍了?)」
这颗震撼弹,炸到仁宗的软肋、人性里最阴暗的一个角落-- 当仁宗把镁光灯聚焦在自己的利益,他就放弃人性了。大宋王朝的安全重要,还是他本身的利益(权力、享受)重要?公平、感情和百姓也都顾不到了,仁宗变成哑巴。
文彦博不装了
狄青接到转调到河南陈州的外放令,直楞楞地去请教宰相文彦博。文彦博不装了,脱掉优雅的文人面具,瞪着他说:「不为什么,朝廷在怀疑你。」几十年忠心耿耿的而且极端低调,在各方面接近完美,就因为表现太优秀,被队友在背后拉扯。
狄青两眼发直,对人性的信任幻灭了,不觉往后倒退几步。但他是军人,不懂得退后,只能往前走;不懂得装病休息,只能留在沙场,拼搏到最后一滴血。
贬谪到陈州负责地方行政,文彦博每半个月派一位监察官员去探望,每趟停留若干天,实际上进行监视,并且在陈州各角落收集数据。离开几天之后,下一位又驾到了。
离开战场,就离开人生
监察官员没有找到可疑的迹象,但狄青知道自己已经跟战场隔绝,再也不可能发挥力量捍卫任何人了,那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他规规矩矩地保持沉默,但嘴上长出一个毒疮。在陈州短短半年(49岁)就去世了。
一代战神没有在兵刃飞矢之间倒下,却死于背后插刀。某些历史故事作者猜想死因是「忧惧」,这讲法落井下石,相当不聪明。战将每回走上战场,都没打算活着回来;现在跟战场隔绝了,不可能为自己担心,更不可能害怕什么。狄青只会为失去倚靠的同胞忧心,对政府或命运感到失望罢了。
众学霸松了口气,韩琦接任枢密使,撰写两段简短而公事化的《祭狄相文》。文人再一次寡占国家机器,一切又回到平静。
北宋屈辱地灭亡
狄青死后20年,神宗认为他从行伍出身,做到名震中外,有深度又有谋略,而且低调、谦虚。由于怀念,更可能在为先人赎罪,神宗提供一些柏拉图式的补偿-- 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皇宫;并且制作祭文,派遣使者去他家里祭祀。
神宗在呼唤另一个狄青,但光打嘴炮,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武将的地位仍旧维持在原点。
结果论、迷信、卑鄙的利益劝说...,这些都违反逻辑(道理)。宋朝不讲道理,又得到什么呢?狄青死后半个世纪,徽钦二宗和北宋都屈辱地灭亡了。
神州成为一个封闭的世界,再也见不到远古和唐朝的活泼、深刻。谁还记得大宋的辉煌呢?它曾经超越唐朝,站在世界的顶端,却只留下一个屈辱的、娘娘腔的形象。
反观狄青,始终活在神州的集体记忆当中。每个人都听过狄青-- 在绵亘到现在的小说、戏剧、漫画和电玩里,武曲星一次次来到人间,化身成五虎将之一「铁面将军」、「大英雄狄青」或酷炫狂的帅哥,继续在战场上为我们拼搏。
我们都是英雄的后人,我们也可以当一个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