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一段广为流传的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非常优美而有诗意,可在现实中,我们的学生却过着“一本作业叠着一本作业”、“一张卷子垒着一张卷子”的压力上大的生活。
作业减负势在必行。双减之一是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量,可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到底该如何把握这“一减”?才能做到减时长不减质量,减负担不减素养呢?
学生一周五天在学校,作业都是各科老师检查批改,我作为班主任,参与了周末两天的家庭作业检查,决定跟进双减后的作业效果。
首先,第一类作业是:每个周末学校布置的感恩“6+1”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促进与家人的沟通交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个作业应该不在双减之列,甚至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说,还应该增加的。可是,不知是家长工作太忙还是家长不够重视,群里的活动图片总是稀稀落落的,不够热烈。一催,略见效果;若不催,马上就会停下来。我在思考着:如何才能促进学生“6+1”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类作业,很必要,但家长不重视、若不积极推进,学生的行为习惯也不好养成。
其次,第二类作业是:我喜欢偶尔把跟新网师陶老师学习的《积极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和小练习布置给学生,如:让学生进行记录三件好事的训练,写一封情真意切的感恩信并读给对方,制作节日手抄报或者制作一张卡片,正面写上自己三个优点,背面写上三个优点背后的故事…可是周一回到学校检查时,容易做到的,会有一半以上完成,而略有难度的,又会出现完成率几乎为零的现象。其实,真的很困难吗?对于九年级孩子的来说,已不算什么了,若加上家长的力量,完成作业就更不在话下。原因是什么呢?
这类作业,有利于减轻学生生活压力,提高学生的情商和生活的积极性,是一件纯利无害的事情,若能成为学生情商的一部分,会提高孩子们的耐挫力的。
第三类作业是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即使这类跟学生成绩有直接关连的作业,到校检查时,前景也不容乐观。我把语文老师的检查结果发班级群里后,个别关注孩子信息的家长马上作出解释:有的是过高的估计了孩子的自律性的;有的是工作太忙了,本周没顾上的;有的是看着孩子做了,没想到孩子会偷工减料的…
其实,孩子们并不笨,但“偷懒耍滑”却使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积懒成笨”后便会积重难返,朝夕间就可以下滑,可进步却需要一步步努力。
也其实,我们的家长也不是忙到没时间检查孩子这一行为习惯养成、情商都育作业的地步,疏忽大意是人生的大敌。想想我们人生,有多少事情是在我们不够自律中迷失了方向?
我的学生和我学生的家长们,“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若想做好,还需我们齐心合力才行。最后,让我们以荀子《劝学篇》中的那句名言自勉吧:“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若想走千里,就需积跬步,若想成江河,则要从积小流开始,事事如此,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