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朋友和我聊天,说她儿子今年三岁,在幼儿园里中午吃饭,发现煮的肉没熟。然后她儿子偷偷把肉放在衣服口袋中带回来,拿给奶奶。
奶奶问:“你为什么要把肉带回来呀,为什么不直接扔掉呀?”
小孩子回答:“那样好像我吃了肉,而且老师也不会觉得不开心。”
说实话,听完这个事情,我很佩服这个小孩。才三岁,就知道做事要照顾老师的面子,我今年24了, 可是有时候觉得自己的情商,和别人沟通交流的方式还停留在2.4岁。
前一段时间,和领导朋友有饭局,回来时候朋友突然说很想去唱歌,还表现得很嗨的样子,领导则没什么表示。我很委婉地拒绝了,搞得朋友很下不来台。后来回来时候,朋友对我大失所望,沟通了一下才知道,原来领导今天话里话外都表示想去唱歌,但是我却没有领会领导的意图。
好多人都说,我工作是靠能力,溜须拍马,领会领导意图有什么意思?但是其实,有时候,溜须拍马得看会不会拍,能不能拍到,这就是一种能力。
情商指人在情绪、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提高情商是把不能控制情绪的部分变为可以控制情绪,从而增强理解他人及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还有一种说法,情商是一个人对人的情绪的感知能力,能否及时且敏锐地感知到人的情绪并且根据当前环境调整自己的说话策略,从而达到一定目的。这在现代社会及其重要,因为人是群体性动物,能混得开的人,不一定情商都很高,但情商很高的人,却一定混得开。
还是我刚才那个,能够及时领会领导意图的朋友,她的情商就很高,无论在男人还是女人堆里混的都很开。跟她相处了一段时间,我总结了一下她在外说话和与人沟通交往的模式,还有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从而记在心里,并且照着做。
1.平日多微笑,且是发自内心的。
每天工作上班就已经很累了,很少有人喜欢丧着脸的人。换个角度想,如果你在一群丧着脸的人中保持积极的微笑,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正常人都会喜欢和你亲近交流。
2.少说多做,多看多思考,多观察多总结。
言多必失。这句话在我参加工作之后觉得特别有用。每天一个人说的最多的就是废话,很少有有用的话,换位思考一下,别人天天对你说:我今天买了个XX,我今天想吃XX……你心里怎么想。
又不是自己家人爱人,谁会在乎你吃了什么买了什么,反而会觉得你在炫耀或者有别的心理,所以不要把过多的自己的私事或者是想法说出来,那样既会让人觉得你废话连篇十分聒噪,又容易让人抓住把柄和话中的漏洞,得不偿失。
善于观察和归纳,思考和总结,锻炼自己的思考能力,凡事多用用脑子。
由于说太多话和没能表述清楚话的原因,我在前一阵失去了一个绝佳加薪机会,虽然当天一瞬间想明白了为何如此,然而已经没什么卵用。只能自己捶胸后悔,当然表面表现得很无所谓,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被人二次伤害。
3.在和人沟通交流的时候控制自己的声调语调。
日常和与人交流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咋咋呼呼和声调过高,不仅影响别人的生活,更让人觉得这个人不稳重。且声调一般代表心情情绪的起伏波动,声调过高或者过低都容易让人察觉出异样,所以一般情商较高的人都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声调和语调。
3.说话时候,说对方想听的话,且慢点回答。
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对,人生如戏,全靠演技。社会就是满满的套路,有时候心里说了一万句MMP,还是得面带微笑逢人就夸。
说话时候,要领会对方说话的意图,TA到底想表达什么,TA通过自己说的话想传达出一些什么,又想让你回答什么。或者最近正赶上什么时候,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某人问你一句什么话,都可能传递出TA的内心和判断。这时候就得脑子快速运转,及时想到,对方到底要说什么,从而你怎么接下来。
回答的时候最好慢半拍,不要话说太快不过脑子,也不要嗯嗯啊啊不知所措。最好重复一下对方的问题,然后接上你自己的回答。既给了对方一种,你很重视的感觉,又给了你自己反应的时间。
4.多跟领导,有智慧的人学。
别管人家是怎么做上领导的,怎么被人佩服的,都是有过人之处。
平日要低调谦虚,多跟在领导和有智慧的人学习一下。
5.看脸色,及时感知他人情绪和想法。
注意别人的眼神,面部神色,表情。不要自顾自地自嗨,自夸,也不要过分自贬或者酸溜溜地去夸赞别人。
及时止损,说到他人不喜欢的话题的时候转移一下,不要生拉硬扯。
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有一方面我倒是觉得,可以注意一下,那就是在脑海中演练一下。
昨天,一位女性朋友来我的宿舍闲聊,聊着聊着,她靠在我的床头,从枕头下摸出剩下半瓶的饮料。边打开喝边问道:“这什么味道呀?”
我看她好像很喜欢,便随口说道:“你喜欢就拿回去喝吧。”
她下意识答道:“怎么了,难喝啊?”
“我只是看你喜欢,喜欢就拿回去喝吧。”我回到。
前一阵,也是很巧,我在打扫厕所。
另外宿舍的女孩子带着她朋友从别的国家买回来的零食,来宿舍分给我们。
我说:“只分给我一点点就可以了。”
她玩笑似的说:“怎么了,还怕吃坏啊?”
我哭笑不得:“我是怕你不够分啊!”
百科说,下意识,又名“潜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下意识仅从心理学意义上讲,即人的不自觉的行为趋向或受到外界影响不受控制做出的自然反应。
首先,这种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从出生到死亡,人的首要存在意义和目的都是活着,然后再考虑精神上的满足,全部的本能都是为了让自己能够生活的更好,免受外在的伤害。所以,用最大的利益模式考量别人和自己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当你下意识甚至无意识地将这种想法转化成动作、行为、乃至话语,表现出来,让他人感受到,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一句话说的对:当你用一个手指指着别人的时候,剩下的三根手指指向了自己。
如同文章列出的两个真实的例子。对于回答的我来说,我会感到很尴尬,认为自己的好意被恶意揣测,甚至上升到认为你本人怎么会这样想的问题。而对于问问题的人来说,如果多少有些反应,自己内心恐怕也会很尴尬,毕竟让别人知道自己如何想对方。再相处时估计会带了一分小心翼翼。
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带着关怀和善意,收到的却是多加防范的抵抗,你给人留下的印象恐怕也不会那么美好。
既然是潜意识,能想象有多难才能改掉,因为你总是会自觉不自觉地就流露出自己的想法。
这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训练和多次突发状况的训练。
在每一次别人问问题时候,告诉自己,不要立刻作答,要给自己几秒钟的缓冲时间,让自己能充分反应过来。即使在别人看来,有点反应迟钝或者间歇性失聪,不过后来就好了。
在此之前,要预先想好可能会突然出现的问题。
就好像我今天买了一双鞋,吃了一顿饭,但是我并不想让同住的人知道我买的价格或者品牌,我可以给自己做一个答案的预设。
“你这鞋子真好看,在哪里买的啊?”
“就在某市场,很便宜啊!”
“你在哪吃的?”
“快餐店里。”
又比如做了一件不想让人发现的事情,但是被问到的几率很大,一定要在头脑中多次思考,并反复演练场景,以防万一。
就好像两个真实的状况里,第二个状况,我的回答其实并不是我真实的想法。
其实我的确是不太想吃那个女生分给我的东西,但是她既然这样问,我肯定是不能回答:对啊,我就是怕吃坏了。
我的回答都是之前在脑中演练过的,在当时情况下就及时反应了。
“你怕吃坏啊?”
“不是啊,我是怕你不够分啊!”
这样回答也许会让她尴尬,但更多的我相信是些许的愧疚,和对我印象分数的增加。
所以有时候,脑海中对‘潜意识和下意识’的回答这种东西,要进行有目的的演练。同时也要进行反演练,毕竟,你也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话是否会改变别人对你的印象,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