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望着月亮的时候,它是那么的美,又那么遥远与不可得,可是如果我们不去评价,不去体味月亮究竟美与不美,不去想得与不可得,月亮还是月亮么?月亮为什么是月亮呢?
话不多说,让我们直接以以下这几个终极问题,开启今天的思维浪潮吧。
我们究竟是谁?我们死后意识是否会消散?我们的人生是否有轮回?
佛教的世界观
佛教定义众生是众多因缘和合而生,包括无情众生和有情众生。无情众生虽然也具备见闻觉知的能力,但是没有主观的起心动念;而有情众生有主观的起心动念,贪生怕死,惧怕痛苦,畏惧痛苦,所以就算一只蟑螂飞蛾,我们想打到他们也不容易,因为他们害怕痛苦,畏惧死亡和人是一样的,这是有情众生。因为能感受情绪,能释放情绪,所以这类众生是佛陀要救度的众生。
简单来说我们都是是有情众生,都堪受佛化。我们的意识也就是我们的“起心动念",在佛教里,人死后会继续入六道轮回,六道众生投生的根本原因不同,造作了什么,就会招感投生到哪一道,接受这一道的遭遇等等。
虽然在佛教的世界观里,已经把整个人类世界,宇宙世界的体系,运转机制说的很明白了,但是毕竟还是一门宗教,很多人是很难因为它而相信去思考世界的,那么我们接下来了解一下量子力学。
何为量子力学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是研究物质世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的基础理论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量子力学不仅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且在化学等学科和许多近代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
19世纪末,人们发现旧有的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微观系统,于是经由物理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初创立量子力学,解释了这些现象。量子力学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对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除了广义相对论描写的引力以外,迄今所有基本相互作用均可以在量子力学的框架内描述(量子场论)。
看完枯燥的百科解释后,我们来看看量子力学最经典的一个实验
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的著名思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这里必须要认识量子行为的一个现象:观测。微观物质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即粒子和波。通常,微观物质以波的叠加混沌态存在;一旦观测后,它们立刻选择成为粒子。实验是这样的:在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之后,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同时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根据经典物理学,在盒子里必将发生这两个结果之一,而外部观测者只有打开盒子才能知道里面的结果。在量子的世界里,当盒子处于关闭状态,整个系统则一直保持不确定性的波态,即猫生死叠加。猫到底是死是活必须在盒子打开后,外部观测者观测时,物质以粒子形式表现后才能确定。这项实验旨在论证量子力学对微观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认识和理解,可这使微观不确定原理变成了宏观不确定原理,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猫既活又死违背了逻辑思维。
薛定谔的猫本身是一个假设的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光子、原子、分子中实现了薛定谔猫态,甚至已经开始尝试用病毒来制备薛定谔猫态,如刘慈欣《球状闪电》中变成量子态的人,人们已经越来越接近实现生命体的薛定谔猫。可是另外一方面,人们发现薛定谔猫态(量子叠加态)本身就在生命过程中存在着,且是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 。
量子力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仔细想想,量子力学不就是在科学的角度上,印证了“起心动念”么?任何事物都无一刹那的恒常,在一刹那之间起著生灭的变化。前一刹那的我,已非此一刹那的我。不就跟这只“薛定谔的猫”一样么,只要人动念,这只猫非死即活,可是若“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只猫也就不存在生活着死的问题了。
那么回到开篇我们提出的那些问题中再去看,也许叫法不同,其实佛家的”念”,跟量子力学中说的大脑中的“量子讯息”描述的是一种东西,也可以狭义地理解为就是我们常说的“灵魂”,如果按照量子力学的观点,大脑是汇聚这些量子信息的容器,当我们放空或者说死亡的时候,这些量子信息会散开,也许会有新的机制让它们重新汇聚,是否很可能就是佛家讲的六道轮回呢?
我们觉得月亮美的时候,正是我们的分别心,或者说我们脑中的量子讯息汇聚在了月亮上,从而分辨出了月亮的美,正如人去观测那只猫死了没有,假如不去观测,那么那只猫就在一个生死叠加的状态,也就是我们不去起念,也就不知道月亮是不是美。
有人说,人类科学和佛学就是两条登上山峰的路线,总有一天会在顶峰相遇,也许我们的念就是这混沌宇宙中的一员,也许人生真的有轮回,我们的世界,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