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深入地阅读,开始于摘录
这里所说的“摘录”,是指仅仅摘选书中最精彩的部分。在这样的前提下,为了让读者感到有所收获,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摘录”,将书籍内容简明扼要地概括并呈现出来。
“一行采集”法
准备好A4纸,读到佳处随时摘录。遇到想记住的内容,就摘抄下来。开头标明页码,之后是文章内容,如此不断累积。另外,摘录的时候,最好不要原封不动地抄写整个段落,而是尽量短小精悍,将摘录的内容控制在几行之内。
“一行评论”
我们需要在记录“一行采集”的笔记本之外,再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一行精华”和“一行评论”。先记下日期、书名、作者,然后摘抄“一行精华”,在此之后,用30~40字左右的篇幅,写下“一行评论”。
读书之魂,凝于一文✅
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出属于你的摘抄集录,掩卷之后,再次浏览,并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一行”,仅此一行。可以说,阅读一本书的所有价值,皆凝于这一行。
读书误区:
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读书“麻烦”或“痛苦”,主要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误区:“需要一字不漏地看遍所有文字,而且需要思考内容,否则就不是‘阅读’。”如此,阅读就成了一项任务。
享受读书:
“翻开书,就觉得很快乐。”——先让自己拥有这样的感觉,告别缓慢阅读,就容易多了。
以小标题为单位跳读️在看了小标题之后,如果觉得“没有必要阅读”或者“不想读”,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跳过去。
“跳过去一段不读的话,会不会就接不上语境情节,看不懂了呢?”对于这样的顾虑,我也很理解。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除了无法快速阅读的书之外,跳过不必阅读的部分,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整体理解。
买书之前,先看序言
决定阅读速度,可通过序言进行判断
翻开一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序言与目录。
可以说,合理利用序言与目录,是确保高效轻松阅读体验的铁则。
众所周知,序言是一本书的导入部分,一般会写明书籍的撰写目的、概要等。了解一本书的文体、写作意图,把握全貌,阅读序言至关重要。
这也是因为,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序言来判断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本书。如果觉得似乎不对,弃之即可;如果觉得有吸引自己的地方,便可以放心购买。
放弃依序阅读
换挡阅读✔️
具体说来,就是要拥有两种以上的阅读节奏。不仅要有仔细阅读时的基本阅读节奏,还要有1.5倍速的中速阅读节奏,2倍速的高速阅读节奏,以及5倍速的流水式阅读节奏等。像这样,设计出多层级的阅读节奏以备随时调用。
读书时,要注意随时换挡,调整阅读节奏。
在一次阅读的过程当中,有意区分出浓淡,即可避免由于阅读感受过于单调,而陷入茫然拖沓的刷字阅读状态。
不要记忆,而要记录
画线也好,在留白处做笔记也罢,抑或是撕下有用的部分,在我看来,都是难以接受的做法。
我想一定有志同道合者在感叹:“理解!理解!”但是,这归根结底取决于个人的性格与习惯,以此来劝大家不要在书上做笔记、画线,确实没有什么说服力。
无论怎样画线,都会遗忘,都不会再看
小目标:➕️
本书想为各位读者提出一个阅读目标的基准:一周6本,一个月25本,一年300本,进入一种“多读生活”的状态。
一周阅读6本书,在选择书目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个要点是如果只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最后难免千篇一律。
实际上,从自己本来并不感兴趣的书中获得感动,才是阅读的妙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