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的《爱乐之城》不适合与现任去看,和男朋友看了这部电影之后,他就向我求婚了……”
朋友的朋友如是说。虽不认识,我也暗暗为她高兴。
去之前,鹅毛大雪。
去之时,雪小了点。
回来时,太阳就要出来了。
这天气,没到六月,却像娃娃的脸。
散场的时候,打扫卫生的阿姨进去数了数,“才六七个人”。环顾影厅,寥寥几人全是女生,几乎都是一个人去看的。不知道她们怀着怎样的心态,有着怎样的故事。
而我,仅仅是因为想去看电影了,一个人。
我甚至记不住男主的名字,却还是被他帅帅的喇叭声所迷惑。喇叭声响,他一定在等她。就像大学那时候,我和她路上偶遇的暗号就是“口哨”,听到口哨声,回头或向前看,总能看到她在某个地方坏坏地看着我,笑。
他们在一起了,却没有一直走下去。
“可能你喜欢我,只是因为当时的我很潦倒,而让当时的你自我感觉良好。”
这是他们第一次因为梦想而争吵。他爱她,所以想给她安定,试图改变现状。所以他反问“这不就是你想要我做的吗?”加入乐队,有一份工作和稳定的收入,却不得不放弃梦想。
梦想与现实,月亮与六便士。米娅要的还是最初那个和她一样执著追梦的他。
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所有人都不喜欢爵士乐,连你也不喜欢。”
“可是因为你,我现在喜欢了。”
人人都想拥有一份志同道合,琴瑟和鸣的爱情。最好的爱情也许就是,有了你之后,我们都变得更好了。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那个与自己有着相似灵魂的人,顺理成章地坠入爱河,如同所有的恋爱开场白。
可是他们却失散了。
难道梦想与爱情真的不可兼得,为了梦想就一定要抛弃爱情吗?就算是《月亮与六便士》里的画家,到最后不也同样是在爱情的呵护下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的吗?二者共存,关键在于陪你的那个人懂你,给你一份追求梦想的自由。如果有共同的梦想,很好,那就去追求,与此同时收获像杨绛与钱钟书这样不可多得的心心相印的爱情。如果你有你的,我有我的,二者并不冲突,你爱我我也爱你,为何不努力在一起呢?
电影里的男女主角,一个演员梦,一个爵士音乐梦。当演员的要去巴黎,巴黎又有爵士乐,虽然梦想不同,却依然有在一起的条件啊。可他们的选择是,我爱你,但是我们没法在一起。所以我有些赞同有些影评说的“明明是不够深爱,还冠之以‘追求梦想’的大名……”
我更喜欢的的是,因为你,我现在喜欢爵士乐了。
爱屋及乌,这个从古至今都有的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这不是丧失自我,不是勉强自己,而是自然而然的情感共存。
我不喜欢吃辣的,因为你喜欢,所以我也开始喜欢。
我喜欢动,你喜欢静,所以我可以安静地看书听音乐,你也可以陪我蹦蹦跳跳四处捉迷藏。
也许梦想这个词在我们眼里过于圣洁,所以为了梦想放弃爱情就是崇高的,为了爱情放弃梦想好像就是不值的。飞蛾扑火般的爱情尽管只有刹那间与光亮的碰撞,依然敌得过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逐梦者,它也忍受着随之而来的灼痛感,就像逐梦者同样会遇到难以置信的磕绊。
我身边,有人为了爱情,读了高五,只为和她考同一所大学,最终如愿以偿。
也有两人约好考同一所大学的研究生。
也有人,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去了那个城市……
但是他们的爱情都没有开花结果。
第一个,她嫁给了别人。
第二个,他在最后放弃了考试。
第三个,她到了他的城市,他已不在。
也许是学生时代的爱情太过纯真,他们的爱情都逃不过现实的魔爪,可是我们怀念的不正是青春年少里“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的”那份对爱情的笃信吗?
把爱情当做追逐梦想的动力,因为有爱,因为有你,我才更愿意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而不是,我爱你,但是因为你,我放弃了梦想。你过得憋屈,他活得内疚,爱怎么能长久?
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让爱情重来,短短几分钟,他们的爱情又是另一番结局,美满甜蜜。可现实是,牵着她的,是另一个人。爵士俱乐部里,他成了身兼老板头衔的键盘手。她知道,是他鼓励她,她才没有错过那次改变她命运的试镜。他也知道,是她叫醒了他几近消沉的梦想,重新燃起改变爵士乐的热情。
分开之后,他们都变得更好,成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他们给了彼此逐梦的力量,终究各自天涯,各自安好。他们相爱,可是他们没有在一起。
这就是梦想带给他们的。遗憾吗?明明再争取一下就可以在一起了。
不知道再次听到聒噪的喇叭声时,她还会不会想起,那是他在等她。
如果还爱,带着梦想去爱吧!请不要以梦想为借口,对爱情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