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宗族式村落
人从洞居式生活发展到半洞居半掤居式生活,随着人类文明社会的形成,人类的不断繁衍而增多,一部分人群(以家庭为单位)举家搬迁,就以最适合人的生存和繁衍为条件的选择居住地(及村落),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以最早居住地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发展,形成宗族式村落。其特点是:共亨一个公共空间,建立宗族社会,这就是宗族村落的行成和选址方式,也是以人类生存条件为前提的选址原则。
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宗族式村落,坐落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的城寨村,具有非常典型的宗族式村落,是我们研究宗族式村落的活教材,从村落的生态、生活、生产、婚丧、寨老的选举方式、风俗、祭拜等等,完整的传承下了古老文明。
二、军需式村落
由远惩驱寇,在战斗中留下的伤员和随军家属组成一个新的为战争服务群体,形成的村落,为军队提供战争补给,为军队服务的村落,如:西域的古村落。(新疆、甘肃、内蒙、河西走廊一带),在选址上就会选择能够放牧,养马和大面积种粮食之地。
三、客栈式村落
由内陆古商道(又称古盐道,过去内陆商道以运盐为主,因为,食盐是人生活的必须品,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至古到今直至2016年,国家才把盐政策开放,一直都是由国家掌控着经营权),由于内陆商道都是沿江河而行成,上岸后又爬山涉水,肩挑背扛,沿河道山脊而行,一边要背山货物还要带上口粮,及不方便,于是就由背夫挑客中的老弱病残,在一定的距离内(一般是选择一天的行程,为一个村落,天亮出发,天黑时正好走到一个村落,便可借宿在村里)选择有可以耕种之地,又是古盐道必经之路,一边自给自足,一边多余的粮食蔬菜又可提供给背夫挑客,就会成了村落。
四、官卡式村落
在内陆商道重要的结点,由官兵设卡收税,集居商贾、劳动、官宦等等,形成效大的村落和集市,随着民居、官宅、集市的形成,逐渐的形成城镇,建立州县也就有了行政管理权,也是形成古村落的一个因素。
五、逃亡式村落
为了躲避战乱和朝廷的追杀,举家逃进深山老林,经过时间的推移形成了村落。
六、流放式村落
由于战败或被俘,被驱赶到蛮荒之地,流放战俘而形成的古村落,称之为流放式村落。
这就是古村落选址的几个重要条件和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