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诸侯并举,天下大乱,经过数年楚汉争霸,中原初定,汉朝建立。新生的汉朝百废待兴,孱弱不堪,未来,它将何去何从?
在它的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正在崛起,它就是匈奴。当楚汉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个叫冒顿(mo du)单于的匈奴领袖统一了大漠,重新占领了河套以南地区,它控制了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的广大地区。占据北方的猎人们此时此刻正虎视眈眈的盯着南方刚刚建立的汉朝。
匈奴与中原民族的战争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战国时代,主要抗击匈奴的中原国家有秦国、赵国、燕国等国家,它们不仅在北方边界修了防御工事—长城,同时还在斗争当中不断提高战法,有力阻止了匈奴的南下。
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秦国和赵国,秦国由于自身崛起于西部戎狄,自身对于打击游牧民族本身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再加上商鞅变法之后,整体军队素质和装备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秦军普遍使用的秦弩,一种强劲的远程打击兵器,破甲能力高,射程远,对于匈奴骑兵来说就是一场恶梦。赵国自赵武灵王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匈奴战法,提倡胡服骑射,让雁门以北的匈奴人不敢轻易南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击匈奴的问题上,中原国家基本上没有任何分歧,就算自己彼此打的头破血流,在对抗匈奴上枪口都是一致对外的,因为在中原国家来说,首先具有文化认同感,无论谁当家,那都是华夏正统,岂能让外族染指。
那么问题来了,中原国家这么厉害,为何汉朝统一后反而不行了,汉高祖刘邦在白登山一战还差点让匈奴包了饺子。这因为汉朝虽统一了中国,但是经过连年战争,人口、生产力都比较薄弱,经济停滞;第二是经过几百年的战争,曾经的生力军基本上消耗殆尽;第三是,刘邦军队整体素质不行,秦末收编的部队参差不齐。第四,两个民族生产方式不同,中原国家大多农耕为主,有国家疆域概念,有城市村庄。反之,游牧民族没有疆域概念,导致战法各不相同,汉朝只能击退匈奴不能围歼,因此,匈奴的反复骚扰也拖延了汉朝的发展,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汉朝一开始就对这位强邻忍气吞声,几代帝王都是采用和亲纳贡、韬光养晦的国家战略,后经汉“文景之治”后,国力大增,为后来汉朝反击匈奴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他就是汉武帝。刘彻性格刚毅,雄才大略,立志要干一番事业,拿匈奴开刀,洗刷耻辱,扬大汉国威是他宏伟目标的一部分。派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大漠,给匈奴沉重打击,迫使其向北撤退,收复河套地区和河西走廊,解除了匈奴对中原的威胁,并为平定西域排除了干扰。
对于汉朝来说,匈奴是第一的敌人,在反击匈奴期间、也加深了对西域各国的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主要任务是联合大月氏共同打击匈奴。(据说大月氏和匈奴是世仇,匈奴王曾将月氏国王的头骨做了酒杯,这绝对是奇耻大辱。)张骞到了西域后联合的事反而成了陪衬,最重大的影响是将汉朝先进文化带到了这里,汉夷相处融洽,开辟了丝绸之路,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
那么,汉朝为何会看上千里之外的西域呢?在过去交通、信息闭塞的环境下,谁会知道西域的情况或者说谁又会去控制这一地区?那地方可是蛮夷聚集的地方。我们都知道,连年的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不言自明,当然是财富。汉朝向西北方向的不断扩展,廓清了西域地区对于汉朝统治者的认知清晰度,其中记载最直接的需求就是,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汉军发现中原的马匹根本不是匈奴马的数量级,耐力差的不能比,战马对于当时的军队来说,可是相当重要的军用物资。到哪才能找到与匈奴马匹敌的坐骑呢?只有大宛,西域其中一个国家,盛产大宛马,一种被汉人描绘成的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有了这样的宝马,汉朝军队作战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西域有着中原没有的财富,吸引着汉王朝的注意力。
还有一个不能明说的就是汉朝要对西域的玉石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个玉石产于西域的于阗国,也就是现在我国和田地区,于阗国的玉石开采据今也有7000年历史了,这里产的玉,温润细腻,质地高,一直是赏玩的珍品。这些玉石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拓展了中原的玉石市场,间接的充盈了汉朝的国库。
汉朝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并对西域各国进行安抚和征服。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朝在西域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设立西域都护官职,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国版图,成为自始至今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说秦朝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那么汉朝则在这个基础上扩大了领土范围,增进了民族融合,为现代中国的崛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版权归春秋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