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是十九世纪一个关于妓女爱情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桥段在今天已经被利用的烂大街了,一个妓女遇见了年轻小伙子阿而芒,双双坠入爱河,通过彼此小心翼翼的心灵试探,最终两人都为这段情感敞开了彼此的心扉。
然而好事多魔,在小伙子阿尔芒的父亲得知儿子与妓女之间的事情之后,毅然的进行阻断这段所谓“孽缘”行为,在看到自己儿子表现出无法让步的时候,父亲转而在儿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用道德和整个家庭前途做要挟,让茶花女玛格丽特自己默默退出这段情感,悲剧就这样因为父亲的阻拦而发生。
在作品的结构艺术上,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视角,然后配以阿而芒的第三人称转述,拓宽了我们对故事的了解宽度,结局部分还通过日记等进行其他视角的转换,带给了我们一个多种主观亲身的体验感,同时作者还以先扬后抑的方式,给我们一个带有悬念的开篇。
玛格丽特,书中通过人物对话,说她是一个妓女,按我们更为准确的身份标签,我认为应该是一个失足女孩,做了别人的情妇,之后遇见一个老头,是一位公爵,把她当是女儿供养着,从此她算是正常生活着,只是表面人家以为她是被公爵保包养,一直到了遇见阿尔芒,打破了这种生活方式,开始了为情感而试图挣脱现实。
关于玛格丽特(一):开篇的悬念,作者写了阿尔芒非常的悲伤,这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作者通过这个倒叙的故事,最终告诉我们悬念的结果,就是玛格丽特爱阿尔芒有这么的深,阿尔芒知道之后,必然带给阿尔芒的悲伤程度是同等的。
关于玛格丽特(二):文中有这样一段,茶花女在老公爵供养期间,是一直不接受其他人的追求,当然,除了是情妇的角色原因之外,还有就是玛格丽特对他们的情感是有一定要求的,直到当阿尔芒为她留下了眼泪,才打动了玛格丽特,在之后的相互磨合过程中,茶花女是有意的把这种情感脱离出情妇身份的范围之外,表现在并不用阿尔芒的钱,甚至在结局阿尔芒误会玛格丽特的时候,阿尔芒愤怒的寄给了玛格丽特五百元的所谓“一晚上费用”时,也被玛格丽特带着眼泪退给了阿尔芒。
关于玛格丽特(三):阿尔芒父亲试图分开两人,在阿尔芒这里未果之后,他去找了玛格丽特,阿尔芒父亲拿玛格丽特对阿尔芒爱的软肋,来让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用阿尔芒的家人和自己的前途命运来要挟玛格丽特,这样的方式基本就决定了玛格丽特的选择,因为如果这样,她爱阿尔芒有多深,那她的选择就有多么的果断,这是阿尔芒父亲对玛格丽特最致命的一招。
两百年过去了,文中多次跳出这个“善”,我想这也许是小仲马的愤怒吧,我们看有这样一段文字:
你们同情从未见过阳光的盲人,同情从未聆听到大自然和谐之音的聋子,也同情从来未能表达心声的哑巴;而你们却在廉耻的虚假借口下,不肯同情令不幸的女人发疯的这种心窍的盲、灵魂的聋和意识的哑,须知正是由于这些障碍,她们才出于无奈之中,看不到善,听不到上帝的声音,也讲不出爱与信仰的纯洁话语。
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人毫无爱情的时候,只好满足于虚荣,一旦有了爱,虚荣就变得一文不值了。我们不要按顺序去理解这句话,这其实是作者对茶花女的一个人品的评价,在玛格丽特的价值观里,爱情是大于虚荣的,这足够可以定义茶花女是不是妓女的问题。
结束语:如今的狗血剧,像这种茶花女的故事情节多如牛毛,已经被演绎的烂大街,但在文学里有一个名词,就是时代超越性,在18XX年的时代,一种对自我情感意识对个人意识的这种超越性,今天很多作品是不能够与之相比的。
文: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