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跟我说,她儿子这段时间很反常,什么事情都要抢着做,每天拖着个扫把满屋子跑,吃饭后捧着碗抢着要自己来洗。
更让人头疼的是他特别喜欢把东西扔到垃圾桶,遥控器,绘本,小汽车这些有用的都往里扔。不让他做就哭闹个不停,给他做吧,又搞得一团糟。有什么办法能让孩子改掉这些问题?
听到这,我对她说,你可以阻止,但以后不要后悔。
因为你现在阻止他的话,等到孩子进入学龄期,你会发现孩子的动手能力会比同龄人弱,做手工的时候老是搞得一团糟;专注力也不好,上课的时候容易分心,一堂课下来什么也没听懂,作业还没写完又想玩,一到考试就坐不住,慢慢地,学习上就和同学落下了好大一段距离。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正处于动作敏感期。
“动作敏感期”是由玛丽亚·蒙台梭利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接触提出来的。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幼儿教育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一场幼儿教育的革命,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
她认为0-6岁是儿童发展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开始有意识的使用东西,学着大人做各种家务活。
比如,ta看到你在择菜,会跑过来跟你学,但小手不太灵活,对青菜不是掐就是扯或直接掰;还会有样学样的拿着抹布学大人擦桌子,拖着扫帚帮你扫地……
这时候如果你阻止ta的话,会打击到ta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很难培养起来了。
不做家务,是“巨婴”形成的开始
生活中我们很少听到动作敏感期这个词,对它也不太了解,所以忽视了它对孩子的影响。但因为错过了动作敏感期而导致孩子变成“巨婴”的事件却频频在新闻上爆出。
最近就有这样一则新闻,杭州一学校新生训练现场,有5成新生不会叠衣服、系鞋带,然而这些都是发育健全的初中生。
很多学生说,在家这些都是妈妈做的,穿鞋带是第一次做,不会叠衣服,只会叠袜子。家长也认为这没什么,觉得自家孩子还小,刚上初中一年级,对ta没什么大要求,学习最重要。
琪姐看到这都惊呆了!都9102年了,竟然还把孩子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方向教!
今年教师节回了趟母校,母校是南方的一所老牌211,历史悠久的百年名校之一。母校的实验室拥有大批先进的教学实验设备,并全部对学生开放,师弟师妹们想什么时候做实验都可以。
可老师却告诉我,虽然学校全面开放了实验室使用权,却只有6%的学生申请了实验室用房和配置。大部分学生都不去学校实验室做实验,直接就在网上购买实验成品来写论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部分学生说网上买更快。而大多数学生却说,自己也试着亲手做过实验,但做了好几次都失败了,无奈之下只能网购实验成品了。
我跟朋友说这两个例子,告诉她,这些学生非常缺乏动手能力,都是源于家长重学业,轻劳动的教育方式。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就算上了高中、大学还是不会收拾行李,不会洗衣服,放暑假拎了一大袋衣服床单回家洗。
以后工作了,不主动思考,做事拖拖拉拉,只能成为一个每天等着领导分配任务的小职员,一辈子别指望当上领导。有些干脆直接在家啃老,不肯出来工作。
听到这些朋友就着急了,问我该怎么办?其实,我们只需在ta小时候做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做家务。
让孩子做家务有什么好处?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长期跟踪调查研究,并得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爱做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前者犯罪率只有1/10。
可能你会说一般人家孩子都不会犯罪,那我们来看就业率,做家务的孩子比不爱做家务的孩子就业率高15倍!而且收入比后者约高20%,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婚姻更幸福。爱做家务的孩子的动作技能、认知能力和责任感也会更强。
也就是说,爱做家务的孩子未来更有前途!
难道我们养孩子只是盼着他未来前途光明吗?当然不是!现在的我只希望他能自己好好吃饭、睡觉、玩玩具,不需要我天天跟在他屁股后头,事事都要操心。而叫孩子做家务就是可以让我当甩手掌柜的的好方法。
平时8个小时都在公司,下班回到家又饿又累,还得给孩子洗澡,喂奶,哄睡,洗衣服… 一套流程下来就十点多了,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让孩子做家务的话,ta可以自己玩几个小时,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不过家长也得有个心理准备,因为孩子肌肉发育不完全,加上玩心太大,所以ta刚做家务时现场会比较惨烈:可能洗碗的时候会把自己衣服弄湿,擦桌子时把桌上的东西全扒拉下来……
这个时候,家长先深呼吸默数10秒平复下情绪,告诉自己这是亲生的,然后再教ta正确的做法。比如,“洗碗时要把碗放进洗碗池里洗,这样衣服就不会被水弄湿了。”
注意,这时千万不要责怪孩子,“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怎么这么笨?”如果孩子听到这些话,会觉得自己做了错事,生出退缩心理,为了不惹爸爸妈妈生气,放弃做家务。
适当地鼓励孩子非常重要,如果宝宝表现不错,可以多夸夸ta。但也不能一味的夸ta“好棒!”,而是要夸他具体做了什么,比如,“桌子擦得好干净,宝宝真厉害!”
孩子听到你们这样夸ta,会感觉自己做了件了不起的事,以后更有动力做家务了。
为了让孩子更容易上手,我们可以试着把做家务当做游戏来玩,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做家务,培养孩子的做家务的技能。
叠衣服
游戏说明:
1、拿出衣服,给宝宝介绍不同的衣服款式,比如说“这是短袖,可以露出手臂,是夏天穿的哦!”
2、然后让他根据衣服的款式进行分类,分类好后,我们要教宝宝不同衣服的折叠方法。
短袖的折叠方法
裤子的折叠方法
长袖的折叠方法
这些折叠方法叫做“麻理惠式心动折衣法”,是由近藤麻理惠所创,她是非常有名的日式整理收纳达人,因为发明了“konmari整理法”被TIME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影响的100人”之一。
“麻理惠式心动折衣法”的进阶版是“口袋式叠衣法”,这个叠衣法更适合小孩子,很容易上手。而且,这样叠出来的衣服也会更牢固,随便孩子怎么玩都不会散开,还可以拿来玩“枕头大作战”哦!
“口袋式叠衣法”视频见文末!
游戏tips:
1、不同的衣服款式对应不同的折叠方法,所以在折衣服前我们先要教宝宝如何区分衣服的款式,给不同的衣服分类。这不但可以帮助宝宝认识衣服,而且还可以培养宝宝的认知能力和逻辑能力。
2、我们在教宝宝叠衣服的时候,可能有宝宝不愿意配合,喜欢拿衣服来玩。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强制宝宝,就让他玩,等到他愿意的时候再教,因为这样子总好过在我们叠衣服的时候捣乱,浪费我们做家务的时间。而且他在玩的时候,家长还可以腾出时间做其他家务。
3、“口袋式叠衣法”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的是找“口袋”,所以我们在叠衣服的时候要先引导孩子学会找“口袋”。比如,“这是一条牛仔裤,它的口袋是在裤腰还是裤脚呢?”“答对了,裤腰才是口袋,我们把衣服塞进这个口袋好吗?”,这样可以锻炼宝宝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哦!
4、“口袋式叠衣法”不像“麻理惠式心动折衣法”那样叠成正方块,而是卷成一卷。所以叠衣时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跟孩子说,“宝宝看!像不像毛毛虫在爬行?我们一起来比比谁的毛毛虫跑得快好不好!”,以此增加游戏乐趣。
“麻理惠式心动折衣法”囊括各种衣服款式的折叠法,但限于文章篇幅,只列了一些常用款式的折叠方法,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折叠方法,可以在后台回复“收纳”,即可查看。
想要了解更多折叠法请在文末点赞所长的评论哦!
洗袜子
游戏说明:
1、把宝宝的袜子放进盛好水的小盆。
2、给宝宝示范怎么洗袜子,在示范的过程中给宝宝介绍袜子的不同颜色,比如“这是黄色,是不是和小鸭子身上的颜色一样呢?”,方便宝宝记忆。
3、示范完后,就可以让宝宝自己动手洗啦。
游戏tips:
1、给宝宝准备3-5对不同颜色的袜子,方便宝宝区分。
2、晾袜子的时候教孩子配对袜子,告诉孩子颜色和图案一样的袜子才能配对,让孩子学会分辨袜子之间的相似和差异,锻炼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这个游戏最好在夏天的时候玩,孩子才不容易着凉,冬天玩的话记得要打开浴霸,用温水洗。
4、如果家里有干湿隔离的话,可以让孩子在里边玩,家长坐在旁边看看书或玩手机,以便随时能关注孩子的动静,确保孩子的安全。
可能你会说孩子还小,让他叠衣服、洗袜子会不会太难为他了,而且每次最后还得自己收拾残局。
其实不然,我们来看看日本的教育模式。琪姐一直都非常羡慕日本的父母,因为他们的小孩非常爱干净,每天都会把自己的东西收拾的井井有条,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他们父母从小就让他们做家务,而且日本的幼儿园有缝纫、烹饪的课程,需要用到针线和菜刀,孩子们都要学。
难道他们爸妈就不担心他们伤到手吗?当然会有些担心,但是不受伤怎么能学得到技能呢?日本的父母觉得既然要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伤到手是很正常的,受伤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件事情。
如果我们老是阻止孩子做事情,ta的动手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专注力也越来越差,更严重的是缺乏内驱力,他们会觉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父母打理,自己不用动手,以后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动力,更没法独立生活。
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多玩上面琪姐提到的家务游戏,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做家务,从中锻炼孩子做家务的能力。
什么是三省游戏育儿法?
三省游戏育儿法,以心理学巨擘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为基础,在儿童早教大家蒙特梭利顺应儿童敏感期发育的理论前提下,主张以不同的游戏方式来进行儿童早期教育。三省游戏育儿法利用孩子喜欢游戏的天性,通过专业性测试+针对性育儿游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宝宝的各项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让家长不用吼、不用骂、更不用打,就能教出每个家长所期待的好孩子。
文章 | 爹妈研究所
编辑 | 爹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