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大龄青年被问到最多的话题是,你为什么还不结婚?
这个时代婚姻早成为社会评价体系中的一环,成了人生清单上的必填项。
我始终觉得,获得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不是一种责任。
金融民工的爱情故事
小杨是我中学的同桌,时隔多年我们依旧保持着通讯,他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辞,是个把“吃亏是福”刻在脑门上的书生,从不与他人争辩,在我的人际关系里面,他算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真心朋友,相处起来很舒服。
毕业两年,我从朋友圈的合照里得知他找到女朋友了,女孩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笑起来嘴角有梨涡,一旁的小杨黑黢黢的,嘴角扬起灿烂的弧度,有时候真为他感到高兴,像他这种性格走进一段亲密关系并不容易。
小杨是我认识为数不多的金融民工,这是一份很有逼格的职位,每天和那些白领一样衣装革履地进出高档写字楼,二十出头便拿到了五位数的薪水,在同龄人里他绝对是佼佼者。
昨天晚上,偶然和小杨聊到婚姻方面,他显得很木讷,有种措手不及的慌张感,似乎还没做好从一段亲密关系进入婚姻。
“我就是个穷光蛋,每个月都剩不下几个子,结婚这种事现在聊也太早了,等我再攒点钱吧。”
婚姻还没走到灵魂伴侣相互确认那步,绝大部分人便倒在了现实面前,金融民工的爱情倒在了金融货币面前,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你为什么不结婚?
上大学时,我读过一本书叫《进化心理学》,书里有一个很另类的观点-婚姻的价值是用来鉴定亲子关系的!
这话听起来有些荒唐,它的解释是这样的:“远祖时期,女性排卵期的隐蔽性让男性很难确定自己和后代之间的亲子关系,从而出现了婚姻这样一种解决方案。”
现代角度,我们当然是因为爱情而结合在一起,后代是自然而然的结果,所以你要想清楚,你是为了繁衍后代满足世俗异样目光而结婚,还是为了纯粹的爱情而结婚。
前两天看到一档媒体类的新闻访谈,论点是关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最后双方的争辩统一归究为“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了?”,实在是滑稽的很。
古代讲究双方交战不斩使臣,现在时代进步了,使臣就是被架在火上烤的那一个。
我们这代人的择偶观像个熔炉,我们见过了贫瘠年代纯朴的爱情,也在纸醉金迷的温柔乡里走过一遭,面对着庞大的碎片化网络信息,反过头来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婚姻是两个人的事,如果总是一个人着急上火,是不是也挺没意思的。
21世纪的不婚主义者
我们这代人永远被批判,就像我们的父辈永远被人歌颂一样,这很令人感到讨厌,或者说是上位者对下位者并不恰当的评价。
前两天收到家族群里转发的信息,预计2035年中国将进入重度人口老龄化阶段,我们或许见证历史,下面的回复也很有意思,一大堆拼某某的链接,是家人就砍我一刀。
在我看来,我们绝对不是不婚主义者,而是适婚主义者,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比喻。
人们常说,过去的爱情多么纯粹干净,不用任何前置条件,这种假大空的话,我却是不相信的。
“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总结下来,“慢”或许才是这种纯粹爱情的基础,在这个车马被淘汰的时代,我们被迫做一个适婚主义者。
我见过太多失败的婚姻,就像人们只关注父母辈的爱情多么纯粹,也从未提过那种凑对的婚姻下潜伏着怎样的破碎。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事情都变成了可以突破的底线,打开手机全是恋爱剧情博主,随便翻开热榜的文案,舔狗、渣男、捞女这样的字眼层出不穷,所以适婚主义者其实是我们的态度,是我们摇旗呐喊着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