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面试了几个想做产品和运营的实习生(我一直认为产品运营不分家,尤其是初创产品。)问了一圈发现,绝大部分都会这么说,
我有个好点子,可以这样这样...
大部分时间我都是笑笑,像极了刚入行的自己,那时候以为 PM 就是想各种点子和创新的想法,然后去实现。后来发现这是一个很大的坑,而且很可能是由苏杰老师那本《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所引起。好在后面自己一路摸索,算是搞清了个大概,聊表一二。
做产品的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如果是刚入行的 PM, 也不用想着能做多么大的创新,比如“我有个牛逼的 idea”,这个行业里聪明人原比你想象的要多的多。这个阶段的自己还是尽快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产品方法论才是,包括如何理解需求,如何梳理业务流程,如何画原型,如何跟设计师沟通,如何跟开发沟通,如何控制版本迭代。这些个东西,在你入行一年里面都总结成自己的方法论的话,那已经是相当厉害的 PM 了。
为什么说 PM 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无论你去的是大公司还是初创公司,做决策的一定不会是你,所以产品并不是我想这样做或者我想那样做。很多人没搞明白,以为挂个 PM 的头衔就是负责产品的一切了。其实远不是这样。大公司没怎么呆过,这个不熟悉。初创公司的话,产品经理一定是创始人,所有的需求基本上来自创始团队。那这阶段的 PM 做什么?
这个时候的 PM 最主要的任务,便是理解创始人的需求,这个才是关键。创始人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大部分情况下的需求可能就是这么简单的“我要做外卖”,“我要做美甲”。作为 PM 的你,把需求合理的分解成逻辑有序且最优的业务流程,这便是你的工作。当然能不能理出一条业务流程,就看你的综合能力了。
再者,分清楚产品属性。我以为产品可以分为三大类
- 创新型产品,如 twitter/facebook/ instagram..
- 工具型产品,如地图类、天气类、相册类、闹钟
- 业务型产品,如淘宝、外卖、电影、所有的 O2O 类产品
每个产品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创新产品里面,那可能就需要你各种灵光一闪的点子,牛逼的 idea,比如微信红包。但这种情况实在太少了,一般的创新型产品都是创业公司在做。有点子,还是等到你自己创业的时候再做吧。
工具型产品,则更注重实用性、交互体验与映射模型。这类产品,物理世界里都有一个相应的实体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虚拟环境里复现物理世界,并且还能保持一致的使用习惯,这点很重要。
最后一个业务型,正是现在大热的 O2O 行业产品。这个行业是最复杂、业务流程最多的一种产品。因为 O2O 产品意味着一款产品得同时面向两种用户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很多新人一上来就会从推荐算法、评论分享、社交这些点出发,那可真就是偏的十万八千里了。这个类型最看重的是业务梳理能力,让用户能顺畅的完成一项业务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好点子并非不重要,我老板曾经教我一个方法
当你想到一个好点子且特别激动的时候,把他写下来,两周之后回头确认一下,冲动还强烈吗?
我觉得方法不错,你也可以试试。当然我还在北京地区招运营和产品,感兴趣可以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