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伙伴共读第52天】
今天读叶嘉莹的《唐宋词十七讲》第十五到十七讲 《王沂孙(上、中、下)》。今天读完三讲,全书完。
王沂孙是南宋最后一个词人,他对词的发展的特殊成就就是咏物的词。
第十五讲,在介绍王沂孙的词之前,叶先生先介绍了我国咏物诗词的发展。我省略咏物诗不说,咏物词从苏东坡开始才多起来,他把诗的咏物作风带到了词里面,把他那种超逸的襟怀都写进去词里了。从他以后咏物的词就逐渐多起来了,写咏物词最多的就是王沂孙,他一共只留下来六十几首词,而里面有四十多首是咏物的。
第十六讲,叶先生主要根据王沂孙的《龙涎香》分析他词的特点。
孤峤蟠烟,层涛蜕月,骊宫夜采铅水。汛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红瓷侯火,还乍识、冰环玉指。一缕萦帘翠影,依稀海云天气。 几回殢娇半醉,翦春灯、夜寒花碎。更好故溪飞雪,小窗深闭。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樽前旧风味。谩惜余薰,空篝素被。
这首词表面讲了龙涎香的采香、制香、焚香过程。首句“孤峤蟠烟,层涛蜕月”,似乎跟龙涎香毫无关系,但读王沂孙的词,应该按他写词的路子去走,因为他是以思力来安排的,不光具有深思,另一方面也具有锐感。“蟠”字细想,就能联想到龙,海面上“层涛”如鳞,“蜕”字也能让人想到龙蜕鳞甲……即使香被焚烧殆尽,化作“断魂”“心字”,也是“依稀海天云气”,仿佛仍是它当年在海上的时候那个云盘结的形状,表现了对故乡,对它自己产的的不能忘怀,这就是王沂孙的深思跟他锐感的那种感受能力相结合的成就。后边王沂孙以荀令自喻“荀令如今顿老,总忘却、尊前旧风味”,如今国破家亡,年龄老大,但是我“谩惜余薰,空篝素被”,表达他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是他对于自己故国的怀念。王沂孙的咏物词之所以写得晦涩,因为他用了很多典故,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政治上的压迫。他是亡国之人怀念祖国的无奈。
第十七讲中,叶先生重点讲了欣赏词的方式。她说,不同的修养、不同的学识的作者会创作出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作品;同样,不同层次的读者也会从作品中读出不同层次的意思,于是在诠释作品时就分别作出了能发挥其不同潜能的诠释。
第一种方式,以语码解词;第二种结合作者的“思笔”安排来欣赏;第三种带创造性地评说。这种方式虽然自由,但它需要受诗歌作品本质的限制,不是胡思乱想的评说。
最后,叶先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