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北方内陆濮阳小城,近年来频繁外出讲学授课,深感交通之不便。11日又要出发,前往山东烟台授课,鹤壁没有直达高铁,不得已绕道郑州,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还要多走二百公里的冤枉路。
晚饭后,照例坐在桌前,手捧一册《论语》原著冥想,目光试图透过纸张和文字,去探究背后的深意。
我的治学方向,始终认为《论语》是一本成人之书,政治之书。这也促使我始终围绕“国家政治”这个概念展开阅读与思考。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语出《论语.公冶长》)
这句话,在第一遍研读《论语》时,我的解读有误差。
巧言,指的是表面上好听,为的是讨人欢喜,实际上却内心虚伪的话语。
令色,令是“使某人做出某种举动”的意思,令色就是违背自己真实的内心意志,受外力胁迫,被迫表现出的某种态度。
足恭,我最初理解的是卑躬屈膝,是膝盖以下身体部位表现出的某种状态。如今再看,似乎并非如此。足在古汉语中不仅指人体的部位,还有满足,充足,足够的意思。
孔子说,“巧言令色足恭”这三种人,左丘明同志耻与之为伍,我孔丘也耻与之为伍。表面好像说的是为人处世交朋友的原则,可一旦从外围信息逼近真知语境,才发现远远不是那么回事。
左丘明不姓左,姓姜。生于公元前502年,去世于公元前422年,他的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曾经官至鲁国太史。
第一,太史是官名,是春秋时期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第二,从年龄看,左丘明比孔子小49岁,年纪轻轻已经是鲁国高官,而且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孔子盛赞左丘明品行高洁,两个年纪相差悬殊,又同为一个时代的政治家,关注的问题一定是与国家政治有关。
那么,孔子说这番话,是在表明自己和左丘明拥有一样的道德品行和评判人的标准码?我觉得远非如此,孔子是在暗讽当时鲁国朝廷中的歪风邪气和官员的不良作风。
巧言,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在国家朝廷中,有这样一种官员,整天在领导面前说些阿谀奉承的好听话,以话语讨领导欢心来保住官位,来获得职务晋升。孔子说,这种人会扰乱和损害君王的道德,如果不痛下决心将这种人从领导身边剔除,早晚会损害国家正确的大政方针的推行。
令色,这是另一种官员,面对问题时,本来也有自己的主张和思想,但迫于上级领导的权威不敢表达,而是屈从于领导者意志,做出违背个人主观意志的选择。这种人在官场中也是有害无益,因为身为官员不能表达真实想法,屈从于领导者意志,本身就是一种失职。
足恭,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谄是奉承,巴结的意思。在领导身边做事,如果完完全全按照周礼那一套繁琐的礼制,礼节,人们就会认为这个官员是在向领导献媚。足是足够充足,恭是恭敬恭顺,面对上司领导,太恭敬了,恭敬过分了,就会滋长领导者高高在上的虚荣心。
孔子哪里是在谈论做人交朋友,分明是在谈论官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