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我的读书生涯,觉得那时的自己格外愚蠢。尽管文科很优秀,但理科却差劲得不行,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偏科极其严重。
我一直都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文科能轻松地学好,而理科哪怕绞尽脑汁,却想不出个所以然。真的是太笨了吗?但其实我心里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个笨蛋的。
这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竟意外的从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原来我真的不是笨。而是用错了方法。
这本书名叫《学习之道》,作者是芭芭拉·奥克利,美国奥克兰大学的工程学教授,麦克马斯特大学全球数学学习拉蒙-卡哈尔杰出学者。
这本《学习之道》,一经出版即高居美国亚马逊学习类图书榜首,是一本学习神书,看过的人秒变学霸体质,开启外挂模式。
但是你肯定想不到,本书作者从小到大,都对数学和科学深恶痛绝。高中的数理课程一直不及格,三角学还是到26岁才补起来的。就连读钟表这么简单的事情他都摸不着头脑,甚至连电视机的开关按钮都分不清。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这么一个地地道道的理科学渣。究竟他是如何逆袭,成为奥克兰大学的工程学教授呢?原来,这都得益于他学习的思维模式和高效的学习方法。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学习之道》主要分为四个主题:
第一:思维模式。
第二:对抗拖延。
第三:构建组块。
第四:学习方法。
先来说说思维模式。人的大脑有两种思维状态,一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即专注模式。另一种则是放松的休息状态,我们称其为‘发散模式’。
顾名思义,专注模式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某样事物上,这时专注模式开启了。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手电筒发出的光,打开开关,具有超强穿透力的光柱就打在了你关注的目标上。
当你放松注意力,思绪飘飞,天马行空时,发散思维就出现了。这种放状态下大脑各个不同地区会进行联机,进而反馈给我们宝贵的灵感。很多‘灵光乍现’就是这样来的。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呢?
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区别可以想象一下,类似于手电筒打出来的光,专注模式下光柱更紧密,穿透力更强。如果切换到发散模式,光柱会散开,光亮会降低,但能照亮的范围会更广。
一般情况下,专注模式有了初步的思路之后,发散模式的灵感才会不断涌现。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解决问题时,这两种思维模式必不可少。
如果我们在开始时就用专注模式去处理新概念和陌生问题时,很容易故步自封,容易陷入惯性思维,一条路走到黑,这时候就隔绝了更多的可能性。
想要找到不同以往的更有效的解决方法,不防先放松一下,切换到发散模式,它可以帮助我们从中解脱出来。给注意力放个假,但是别担心,它依然在后台悄悄运行着,然后冷不丁给你一个大惊喜!
从专注模式到发散模式,两者之间的转换有不少方法,作者给出了以下方法:睡觉,运动,坐公交,听音乐,游戏,看电影,和朋友聊天,冥想,跳舞,洗澡等等。
接下来我们说说拖延。
据统计,全球大概有80%的人患有拖延症,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也是一个令人堪忧的数字。那为什么我们会产生拖延心理?究竟如何才能摆脱它?
书中说到,我们拖延的,往往是让我们感到不安的事情,比如恐惧英语的人会回避英语。每次想到不怎么开心的事都会激活大脑中的痛觉中枢,所以你就会逃向那些令你更开心的事情中去,获得暂时性的自我感觉良好。
如果你任由自己沉沦于拖延的舒适反应,长此以往,就很容易陷入拖延的陷阱。你会不由自主的寻求那种短暂而微小的愉悦感。
而这种习惯性反应让你渐渐失去从前的自信,最后干脆不再指望能提高工作效率。这就是为何拖延症患者总宣称自己压力大、身体差、表现不好。如果放任下去,坏习惯就会根深固,到那时再想摆脱它就悔之晚矣了。
那我们该如何解决拖延呢?
拖延是一种习惯,习惯分为四个部分,它包括信号、反应程序、奖励机制和信念。想要解决拖延,就需要我们逐个击破它。
书中列举了以下六个改变习惯的方法。
1.改变对信号的反应,或者直接回避信号。
2.培养新习惯,比如开始学习之前把手机放到其他地方,确保自己不会被信息声音干扰。隔绝干扰源。
3.奖励机制,可以在任务完成后奖励自己,比如喝杯奶茶,看个电影,买个小礼物等等。
4.改变信念:改变拖延,一定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行”的概念。你的坚信不疑,能帮助你渡过难关。
5.心理对照:就是将你的现状和你期望的状态做对比。比如你想当一名教师,就想想自己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一旦你脑子里有了激动人心的画面,就拿它跟现状做对比,想想你干巴巴的口袋,再想想你的车贷房贷,你就会产生巨大的动力和能量。
6·列出目标清单,做周计划和日计划,根据执行的情况,在前一天晚上写好次日的计划。
比尔盖茨曾说,很多人喜欢拖延,他们对手头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这是最大的恶习。
史铁生也说,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
拖延就像在服用慢性毒药,一时看不到影响,但日积月累,危害极大,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破坏!因此我们需要对症下药,釜底抽薪地摆脱它。
再来说说深层组块。
深层组块就是当我们学习一个知识难点时,通过多次回想和重复练习,达到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的过程。随着对知识点的融会贯通,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能得心应手的将它应用到其他领域,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学习。
搭建深层组块的关键步骤有三个:
1.专注所需信息
如果我们在学习一项新技能,还一边刷抖音或者玩游戏,大脑没有完全的专注,这样思维不会成型,也就无法搭建组块。
2.理解基本概念
要想把基本概念打包成组块,首先我们要理解基本概念。
3.获取背景信息。
我们要知道如何进行组块,还要知道何时何地去使用。我们有很多想法,但能不能做出一道菜来,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去做。做完之后,运用了什么烹饪方式,有什么辅料、配菜,以及火候,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体会。
最后说说学习方法。讲真,学习方法太重要了,多少人读死书死读书,每天学得满头大汗,成绩却依旧惨不忍睹,那是因为陷入了低效率勤奋。
学习固然离不开思维模式和记忆方法,模式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我们来看看记忆方法。如何练就高效记忆法呢?
《学习之道》里作者给出了以下四种方法。
1.记忆宫殿法
将有助于记忆的形象嵌入你熟悉的场景中,让自己感受视觉记忆触发感观带来的力量。
举个例子,想象做果冻需要哪些东西。
1.厨房柜子里放着白凉粉。
2.果冻磨具在厨房抽屉里
2.配料架上放着白糖。
3.冰箱里有水果
5.小刀挂在置物架上。
想象一下,然后在心里把这个场景默默过一遍。
一项调查显示,会用记忆宫殿法的人,在想象中把物体放置在当地大学的各个角落,在心中把这过程“走”上一两遍,他就能记住含有四五十件物品的清单上95%以上的内容。以这样的方式利用大脑,创造力加强了你的记忆,而同时形成的记忆挂钩又会带给你更多的创造力。
2.创建意群法
比如你要记住52883565这串数字。我们拆分一下,52对应我爱,88对应爸爸,3对应送,5对应我,65对应礼物,合起来就是我爱爸爸送我的礼物。可以利用谐音或是关联意义把它们联系起来,方便理解记忆。
3.肌肉记忆法
把重点用笔抄写下来。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你抄写的过程中,大脑对知识又进行了更深的理解和加固。笔记写在本子上的同时,也深深刻进了我们脑海里,让我们更容易记住它。
4.理解式记忆法
死记硬背从来都是我们不推崇的,因为它的效率实在太低,根本记不住多少,就算侥幸记住了,转眼也就忘了。
只有你经过大脑思考,真正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它才会一直扎根在你脑海中。
我们可以把东西通过视觉化来理解。
比如记药物功效,中药离不开取类比象思维。想象一下,藤类都是缠绕蔓延,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就好比人体的络脉,所以如络石藤、忍冬藤、葡萄藤、鸡血藤等都有通络散结的功效。
杜仲多筋坚韧则可坚筋骨,伸筋草其形似筋而能舒筋通络。
再比如桂枝,桂枝是桂树的树枝,通肢体,走四肢,所以一般治疗手臂痛会用到它。
怎么样,看完有没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方法用对了真的是事半功倍。无论是视觉空间记忆还是其他记忆窍门,一旦掌握都会有助于增强学习和记忆的能力。记忆过程本身也锻炼了创造力和理解力,善用正确的记忆方法,会让我们记忆内容变得更轻松。
人这一生,拥有什么能力最重要?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终其一生,学习始终贯穿始末,所以学习能力是最重要的,而高效的学习方法,很大程度上能让你成为高手,逆风翻盘。
《学习之道》一书,从改变思维模式,到对抗拖延,再到搭建深层组块,最后给出的学习方法,可谓是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是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论。
看了此书,可以说真的是相见恨晚,因为这些方法亲测有效,都是特别实用可以落地的学习技巧,简直不要太香。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勤奋是智慧的钥匙,智慧是思考的火花,创新是智慧的结晶。
生而为人,我们每个人无时无刻不需要学习,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上,都离不开学习。
学会应用高效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出我们的无限潜力,如果你想精进自己,这本书,不容错过。